西北遊---
法門寺朝聖
說不清是出於好奇還是順應內在的一種無名的期盼, 我踏著歷代前人朝聖的足跡,來到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的法門寺。
法門寺是我國古代安置釋迦牟尼佛骨的著名寺院。1987年,寺塔地宮被發現,四枚指骨舍利在密封了1113年後重見天日,法門寺也因此在衰落了十幾個世紀後被重新發現和認識。如今,法門寺已成為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我僅從書本上得知舍利即佛骨,是精神的物化,只有修煉到一定的等級,證得較高果位的高僧,圓寂後才有這種燒不壞的結晶體。能夠親眼得見舍利子,並且是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對我來說,真是一件莫大的幸事。因此,一進寺院,我便請了一位導遊,拜託他為我詳細講解寶塔地宮歷史。
我們觀覽的地宮是1988年修復的,是一包括唐代地宮和繞唐地宮的環行地下室。唐地宮據說是按帝陵規格建造的,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佛塔地宮。舍利出土前,一枚靈骨以五重函棺裝置,秘奉於地宮的秘龕之中,三枚影骨,分別以八重寶函、三重函棺、三層塔棺裝置,安放在地宮的前、後、中三室內。地宮中唐皇室供奉的寶物多達兩千餘件,囊括了宮廷文物的所有種類,代表了唐代工藝的最高水準。如今,僅存於世的佛骨舍利供奉在外地宮的中央佛龕之中,供佛教徒瞻禮和遊 參觀。指骨呈降紅色,已不是出土時的晶瑩剔透,潔白如玉。問導遊,答曰也許是保護條件不完善。又問,唐朝的保護條件比現在好嗎?小導遊飛快地看了我一眼,不再作答。心中除了惋惜,還有許多不解。
據記載,地宮在唐鹹通十四年封閉至今的1113年中,曾有過三次有驚無險的經歷,其中兩次發生在二十世紀。1939年,國民黨愛國將領朱子橋先生在修葺嚴重傾斜的法門寺塔時,發現了地宮的佛骨和珍寶,朱先生為保國寶免遭劫難,遂重新封閉地宮,對外密而不宣。1966年,紅衛兵藉口挖敵臺對寺塔地宮進行了亂挖濫掘,法門寺良卿法師於當晚引火自焚,以身護寺。此次濫掘距離地宮頂不足40公分,若不是法師以死相佑,後果將不堪設想。對於這些不貪圖財富,不吝惜生命,竭力保全地宮文物和佛骨舍利的人,我唯有欽佩和感動。
法門寺指骨舍利有靈骨和影骨之分,靈骨即真身舍利,影骨是古人為保護靈骨而仿造。大凡遊人,皆難免凡心俗念,供養頂禮,獨情鍾靈骨而忽略影骨。但在真正的佛教界人士眼裏,靈骨影骨同樣珍貴,同樣法力無邊,同樣輝映宇宙。正如趙朴初先生在舍利讚歌中讚歎的那樣: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一月映三江。這種境界絕非我等俗人所能企及。故此,佛骨舍利的幸世意義深遠,被認為預示著將有一個太平盛世和黃金時代的到來。
對於一個凡夫來說,最令我驚歎不已的是寺院內懸掛的兩幅佛骨顯聖巨照。其一,依次排列的的四副舍利寶涵上空,盛載靈骨的寶涵放射出耀眼的佛光。此次佛骨顯聖,發生在1988年11月9 日,當時法門寺舉行盛大的釋迦如來真身舍利瞻禮法會,在當晚的禮佛頌經儀式上,第三枚佛骨突然放光,持續數秒。其二,法門寺迎接香港寶蓮寺聖一法師一行,在佛龕前由監院靜一法師主持祈禱法事,照片上兩道紅色的光帶呈“入”字形將法師與在家人分開,不可思議的是,兩位法師通體透明,透過他們的身體,地磚圖案清晰可見。此即是佛經上所說的琉璃體,由此可知二位法師的修行已達較高境界。
有一位虔誠的居士,曾對我描述過她的一次奇妙的經歷:在法門寺地宮尚未修復之前,她有緣瞻禮供養了真身舍利,當她乘車離開法門寺時,便有不絕於耳的仙樂自虛空傳來,直到一公里之遙方緩緩消失,同車的女兒亦同時欣聞。
走出寺門,夏日的暑熱和焦渴全然不覺,環視四周,依舊是碧空麗日,依舊是古寺靈塔,然寺前冷落、遊人寥廖。誰能想像一千多年前,這裏曾是香火鼎盛的皇家寺院,朝聖的善男信女終日絡繹不絕;誰能想像寺中供奉的真身舍利,非皇親國戚不得親見;誰能想像唐朝八位皇帝曾在此親迎佛骨七次,將全國性的崇佛弘法活動推向高潮。漸漸地,眼前幻化出迎佛的隊伍,朝聖的人流......我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時空隧道,溶入了禮佛弘法的盛典之中,並真實地感受到了沐浴佛光的巨大愉悅與法喜。
告別法門寺,身心如同洗過般的純淨、爽朗,亦如禦下重負般的輕鬆、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