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无字,却刻有字格,它默默地矗立在那里,似乎有“多少事,欲说还休”的感慨和苦衷,又有昂首挺立、傲视古今的自信和气魄。
 
 

 

 

 

 

 

 

 

 

 

 

 

 

  “天朝第一君,是个女儿身”,从电视剧《武则天》的这首如泣如诉的片头曲中,我总能强烈地感受到隐藏在一代女皇强大表像之后的柔弱、孤独和无奈,同时亦为她以纤纤女儿之身担负起江山社稷重任的胆识与魄力所折服。在乾陵,在无字碑前,我再一次体会了这令人难于言表的感受。

  乾陵是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位于咸阳市乾县城北的梁山上。乾陵是依梁山的自然山势,將主峰作为陵塚,从山腰凿洞修建玄宮。其地宮结构复杂,筑造坚固,且得老天爷相助,所以至今保存完好,不曾被盗。据记载,乾陵还是一座价值极高的地下宝库,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宝章集》全文和武则天一生的著作,还有盛唐辉煌的壁画艺术等,都有可能伴墓主休眠于此,郭老生前断言,一旦幽宮重启,必有石破天惊的发现。然而,尤其令人惊歎的是,陵墓所处的地型山貌独特而神奇,从高处俯瞰梁山,俨然一自然天成的巨型雕塑。雕塑酷似一仰天而卧的睡美人,乾陵是美人的头部,东西对峙的乳峰山是美人的胸部,睡美人头枕梁山,脚抵渭河,身体绵延数十里。武则天亲选陵址于此,可谓用心不凡。 

  通往乾陵的司马道两旁,左右对称排列的大型石雕静静地伫立在莽莽的苍穹之下,已历时1300余年之久。眼前的青山、碧树、神道、石雕,似乎都被时间赋予了生命,它们忠实地守护和陪伴着帝陵,见证着世事兴衰。一草一木都是故事,一沙一石皆有传说。

 著名的《无字碑》耸立乾陵前左侧,它高大、坚实、巍峨,在气势上显然超过歌颂高宗的《述圣记碑》。碑侧各线刻一幅“升龙图”,碑顶亦雕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碑无字,却刻有字格,它默默地矗立在那里,似乎有“多少事,欲说还休”的感慨和苦衷,又有昂首挺立、傲视古今的自信和气魄。

《无字碑》不著一字,历来有三种说法:一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盖世,无字可表;二是中宗李显以为母后为女,又为篡位,不宜以皇帝身份撰文,而以母后身份即无撰文之必要;三是遵照武则天临终遗嘱:己之功过由后人来评述,故不着文字。我尤其赞赏和认同第三种说法,这种功过自由后人评说的气度和见识才堪称帝王风范。静默中,我凝视着这千古一碑,渐渐地,透过碑体,我仿佛看到了前人的倾诉,后人的褒贬,诗人的感慨,学究的目光。在我眼里,有一点无庸质疑,《无字碑》实则有字,碑体的方位、气势,碑上的雕龙、字格,谁能说不是点睛之笔,无言之说,它们无不有力地昭示了武则天生前身后不为人认可的皇帝身份,如此一来,言语和文字反而显得多余。《无字碑》只堪心读、神会,人们均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武皇的良苦用心,如此才不拘一格,才意味深长。

无字碑至今仍是个谜,它费盡后人猜测,也使历代史学家绞尽脑汁。

感叹武皇虽处在“从来就是女作卑,从来就是男当尊”的历史时代里,但她却敢于蔑视传统,当仁不让,掌权执政达50年之久,且颇有建树,实难想像她是何等地不易。如果不是胆识超人,才华盖世,在权臣的一片反对声中,封建纲常的重压之下,何以治国平天下,然而她做到了,果然巾帼不让须眉。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得不让历代男儿汗颜。但这中间有多少酸甜苦辣,有多少艰难险阻,恐怕不是平常人想像得出和承受得了的。因此,我能体会她的窘迫,她的压力,她的恐惧,以及她为保卫和巩固自己的地位凡事无不用其极的内在动因。即便如此,她仍不失为一个好皇帝。时至今日,有女若武则天者,仍然是凤毛麟角,更何况是一千多年前出身卑微的弱小女子呢?

“纵然明月当空照,霞染的胭脂雨纷纷”,耳边又回荡着《不爱胭脂爱乾坤》的旋律,无论现代影视如何演绎武则天,诠释武则天,而我心中的武则天,依然是一个千娇百媚、柔情万种的普通女人,也是一个集智慧、才能、刚毅、果敢于一身的巾帼英雄。

湛蓝的天空上,三两朵白云浮絮般地悬挂着,炽烈的阳光下,遊人那五颜六色的遮阳伞,仿佛穿梭在光的经纬里,为沉睡的美人编织着一幅多彩的锦缎。周围的一切如诗如画,美得令人感动,令人惊异。

 编者注:武则天在位时,曾度僧造寺,塑像写经,虔诚信佛,精通佛理。并曾写开经偈一首:「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首讚颂佛法的四句偈,历千百年不衰,至今仍传诵不绝,许多后世传诵的佛经内皆有此一偈语以惕世人。

图片出处:http://www.artwork.com.cn/xrhy/shhgch/00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