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食鋪子和飯店除了吃外最有意思的是和老闆聊天.在新馬華人當中,普通話暢行無阻 老人小孩都會幾句...
 素食的概念在新馬非常普通, 那裏華人拜佛求道的不少, 很多人初一十五吃齋, 或者吃長齋,或者為什麼事齋戒. 那裏有相當一部分印度人口, 多數奉印度教而持素, 很多印度人喜歡華人的素食. 馬來人大多信奉伊斯蘭教, 有的華人素食攤注明"ha'lal", 意思acceptable, 所以偶爾也見馬來伊斯蘭信徒光顧. 素食鋪裏還有背著大背包漫遊世界的歐美年輕人. 旅行時走哪里問一聲, 總能在不遠處找到素食. 在旅遊景點常碰上大陸遊客,心想國內素友要是能來這裏玩肯定會吃得開心.
 
 
 

 

 去食物攤, 通常在一大排葷食鋪中總有一兩間素食鋪子. 最平民化的是路邊攤, 條件好的是購物中心裏的飲食部. 這兩種素食小鋪子, 招牌上一般有”齋”字和英文的”Vegetarian”字樣, 價錢很便宜(在大馬每盤2.5-3零格,1零格相當於人民幣2.2元,在新加坡要貴些,2.5-3新幣,1新幣為人民幣4.7元), 味道很好,可以打包當午飯或回家吃. 最喜歡的是炒米粉河粉,還可以隨意加菜,比如叉燒,蔬菜,麵腸,有的地方也可以叫現炒.說實在的, 推廣素食,素食餐廳當然好, 對老百姓來講,經常消費,價格可能還是有點高. 以後人們在外就餐特別是工作餐會越來越多,從這個方面考慮,價廉物美又方便的素食小賣部可能會有潛力.

 新馬的素食餐廳, 有中式和印度式, 比小鋪子貴三四倍, 環境比較好,味道更講究. 吉隆玻(Kuala Lumpur)慈航素食餐廳帳臺上,奉送本店的名片, 後面印著KL另外十家華人素食餐廳的地址電話號碼, 很為素食者考慮. 當然KL的素食餐廳遠不止這些. 記得中國城一家臺灣風格的福爾摩沙素餐廳,裏面的幾位女士非常和氣. 別處有家名為自然素食的連鎖店馬來風格濃郁. KL一家名為Annalakshmi的印度素食餐廳的自助晚餐很豐盛,環境優美,據說為Hari Krishner組織的奉獻,付錢為自願,願付多少就多少. 在Batu山洞旅遊點的一家印度素餐廳,一位印度員工講了幾句普通話,真讓人吃驚.他說自己去過北京上海.我們的華人朋友笑道,在這裏的印度人,有的在種植園工作過,講起福建廣東話來可以亂真.

 在素食鋪子和飯店除了吃外最有意思的是和老闆聊天.在新馬華人當中,普通話暢行無阻, 老人小孩都會幾句,所以語言交流沒有問題. 素食攤的老闆一般很和氣熱心, 有時自己的攤位收了,會指點你哪里有其他素食鋪子,甚至領你去. 據一位新加坡老闆講,這裏素食很方便,但是你要知道去哪里找好吃的. 據他講在Circuit Road飲食部,一排十間鋪子全部是各式各樣最好的素食,可惜那天是旅行最後一天,不然一定尋去饕餮一番. 吃了他的馬來風格Laksa,也就是放了熱帶香料,辣味椰汁的油炸豆腐湯,味道真好.他的素食鋪子百分之二三十顧客為印度人,還有很多白領女孩子為了減肥和健康原因來食素. 我對老闆說你去大陸開一間南洋素食店,葷食的人也會喜歡吃,他說需要積累資本.

 我的先生因公去過大馬科技大學,這回度假那裏一位馬來穆斯林朋友請到家裏吃飯, 因為知道我們素食,他的太太特地找了印度朋友,一位素食女士, 教她做素食.這頓飯有中式素魚素蝦,有印度的Dal(豆湯)和烙餅.味道很好,朋友的誠意也感人.

 新馬的水果也過了下吃癮,不曉得這裏誰喜歡榴?呀. 大馬科技大學的幾位華裔朋友還拉了我們聚餐嘗月餅.沒有賞月,雨季高樓林立的KL晚上找不著月亮. 吃了不夠我還搜羅了幾盒素月餅回來準備分給素友們. 購物商場的月餅櫃檯裏生意興隆,有專賣素食月餅的櫃檯,牌子為香齋,七八個品種.大個的每個7-8零格,小的九個一盒十二零格,有見印度女士也在這裏研究素月餅.

 飛機上訂了素餐,Oriental(為中式)和Indian兩種素食,奇怪印度怎麼不屬於東方.

 轉了半個地球飽了口福後回到家裏, 打開冰格看看裏面硬梆梆的幾塊麵筋和素雞,對先生道, 對不起啦, 今天又只好將就吃我煮的素湯麵. 下次再去吃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