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言
只知道吃肉的達官顯貴往往品德才能低下,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具有真才實學而又德高望重的人,沒有不是以淡泊表明他的志向的。大凡想幹一番事業的志士仁人,不能不以清貧之士為榜樣來勉勵自己。至於崇信佛教,堅持佛家戒律者,他們戒殺生,不吃葷,不飲酒,生平所持的戒律,大都如此,用不?多說了。
“人沒有不飲食的,但深知食味的卻很少”。先哲的這些話不是沒有道理的。飲食的滋味,要可口,飲食的營養才能被人體吸收增進健康,並不是單純追求味道鮮美。如果不通過美好的味道去追求,它的養份怎麼能獲得呢?烹調的方法,實在不能不講究啊!
每天飽吃肥膩的人,一定勸他去吃素,好像勉強人家接受難以接受的東西。可是,用同樣的蔬菜,如果烹調得法,它的味道簡直和珍饈一樣,這時再勸人家吃,就容易被接受了。我並不是站在寺鐘前為僧寺的”香積廚”作宣傳。如果人們能選擇寺院的素齋,這確實是我的夙願啊!
我走過的地方不多,只是在北京住的時間長,飲食和使用的器物,大多是陜西和北京的習慣;尤其在飲食方面,更是這樣。所以,本書所談的作菜方法,不外乎都是陜西和北京的傳統方法。
本書所列的菜蔬,都是常見的和我曾經吃過的,至於難以得到的,統不錄入。例如?菜、蕹菜、賈達、羅勒這些菜,並不是我不常吃,因為不是北方產的,所以沒有列入。蔬菜瓜果,都是自然界生長供人食用的,適合熟食還是適合生吃,都各有它們的特點。桃、梨、桔、柑、葡萄、蘋果,顏色、香氣和味道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有的人卻用油炸、糖煮,使它們的清香喪失殆盡,這難道不是糟蹋美好的食物嗎?像這一類的作菜方法,一概不予採用。
烹、煎、炒、炙,是講究養生的人所禁忌的,因為這幾種烹調方法火氣太重。我認為吃葷腥菜的烹、煎、炒、炙,火氣確實很重。它的弊病主要在於肉都是半熟的,對脾胃沒有好處,不是完全在火氣上面。如果是素菜,只不過借助於烹、煎、炒、炙來增長它的味道,絕不會有半生半熟的弊病,因而詳細記敘它們的烹調方法。
菜的味道在於湯,素菜尤其以湯為關鍵。冬筍、蘑菇的湯固然很好,但並不是經常可以吃到的。把蠶豆泡軟去皮煮成湯,鮮美得很,無法比擬。蠶豆芽和黃豆湯便比較差了。只有夢卜和胡夢卜同煮作湯,味道特別醇厚而肥美。各種菜蔬都可以用來作湯,經常吃蔬菜的人當然是知道的。我編的這本書中所說的高湯,就是指以上的各種湯說的。
怕死貪生,人和動物沒什麼不同。”看到它們活著,不忍看到它們死去”,孟子的這句話,的確是至理名言。無罪讓它死掉,就是對於家畜,也是不忍心的啊!有這麼一盆羹湯,是用無數生命由此換來的,即使把湯喝下去,也會感到沒有味道啊!試想想,當這些生物在飛翔游動跳躍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呢?想到這些,也許會有人心理難過,不忍心動筷子吧!因此,我總不能不勸人們去吃素食。世上如果有像佛祖那樣的人善於說理引導大家,從而讓人們都有惻隱之心,這就是我所期望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