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廚子的蔬菜烹飪常常是西方人的餐桌笑談;煮得綿軟的植物水裏撈起,佐以永恆的黃油胡椒鹽末,是孩子們厭惡蔬菜這個老生常談的源頭。不過因此替英倫素食者發起愁來卻大可不必。雖說一百多年前那裏的素食廚房多半只有麵包、捲心菜、胡蘿蔔、土豆、豌豆與菜豆,如今光景不同了。新潮素餐廳大部分面向世界,吸收了義大利、法國、泰國、中國這樣的特色烹飪風格,按一篇倫敦美食指南的說法,“絕非不修邊幅的嬉皮士據點,而是邀商務夥伴,攜全家老小品味佳餚之地”;
普通餐館的廣告也寫“具有大量素食選擇”,菜單上的“V”字表示這是道素菜;街頭熟食店中,時而可見中東鷹嘴豆泥(hummus)抹在法式長麵包裏,印度咖哩夾在三明治中,這亦東亦西的組合不禁讓人暗自揣摩國際主義的新意;市場裏展示著五花八門的素腸,素漢堡與素食醬,無葷食物包裝上印著“素食者可食”的綠葉標誌,或者“素食協會通過”的樹苗標誌;水果沙拉盒上大號阿拉伯數字提示你每天需要五份水果,這一盒相當於三份:
所有這一切使今日不列顛的草食味蕾受益良多,也讓我這避葷的訪客寫起飲食經歷時有所回味。

過去全套的英式早餐,本尊為油煎的熏肉雞蛋蘑菇番茄,或許還有油煎的香腸,油煎的土豆,油煎或爐烤的麵包片,再加上黃油與菜豆(baked
bean);這盤重磅卡路里與血栓原材料,兩年前BBC(英國廣播公司)宣告即將壽終正寢,“麥片與水果,正準備在它的墳頭起舞”。坐在英式膳宿旅店餐室裏,夏日早晨的明亮光線輕輕斜照在紅白格子桌布上,幾片烤得金黃溫熱的吐司塗上瑪其林與桔醬,一杯醇香的紅茶加了奶精粽糖,或者也可以盛一碗營養的杏仁麥片粥,加一小盤微鹹的菜豆與一杯鮮橙汁,餐桌上還有咖啡、水果、小麵包卷與全麥硬餅乾,隨遇而安的旅行者對這份素早餐很滿意了。
這個季節的牛津城裏鮮花點綴,綠藤漫繞;踏著卵石地,穿過舊拱門,在聳立的塔型建築群中感受中世紀古城書韻千年的優雅,真是賞心悅目。鮑德林圖書館,布萊克威爾書店與大學公園旁的小河是值得再訪的去處。室內市場的食鋪櫥窗上昭告著“七種素食香腸”,進門看一眼胃口大增。中午與朋友去了一家天然食物小賣部,門口一張驕傲的招貼“我們被列入《葡萄籐素食指南》”;這裏有中東的鷹嘴豆泥與油炸山黎豆球(falafel)、中式豆腐糙米飯、印度小扁豆(lentil)、北非粗麥粉(couscou s)、西式蔬菜沙拉,
可以隨意搭配,夾入皮塔餅(pita)或者全麥麵包片中,再加一杯現榨的鮮果汁,這份午餐口味出色。櫃檯只兩位服務員,有幾個顧客等不及走掉了。晚飯同另兩位朋友來到“鹿門居”,這家港式餐館相當部分菜色裏的葷食可以選大豆蛋白替代,素餛飩、麻婆豆腐、糖醋素蛋白和兩樣蔬菜,口味合乎中式腸胃。海外中餐館願意考慮素食者需要,似乎為數不多。
三年前途經倫敦,漫遊大半日來到唐人街歇腳,一來想看看各處海外華人的聚集地,二來總希望在熟悉的氛圍與口味中放鬆一下。可是掃過一家家餐館門口的菜單,
我們的素食雷達上信號暗淡而稀疏。 
西南部名城巴斯坐落在起伏的坡地上,杏黃色喬治風格的石灰岩建築群美觀大氣,十八米地下掩埋著另一座兩千年前的羅馬古城。這裏有著歐洲保存最好的大型古羅馬溫泉浴場,它的工程技術令人讚歎,半米直徑的鉛制水管至今歷歷可現。兩百多年前的醫生囑咐巴斯療養病人每天喝一加侖溫泉水(約四升),
據稱含豐富礦物質,本地導遊建議合著嘗一杯,我推薦只喝一口。這裏的素食也不難尋覓。下了火車,為補充下降的血糖走進車站旁名為“好味第一”的小食鋪;
玻璃櫃裏陳列的素點有咖哩角、蔬菜卷和蔬菜乳酪餡餅等五六樣。嘗了幾樣,感覺除了乳酪餡餅稍稍多油,口味都值得推薦。市中心有家小小的時尚素餐廳德慕思(Demuth’s),開業十五年來被稱為英國最成功的綠色餐廳之一。業主雷芊‧德慕思是位素食女廚師,她在巴斯還有一間素食烹飪學校,她寫的菜譜《綠色世界》可以網路郵購。菜單上個個菜名富有創意,誘人食欲。我們運氣不佳,連去兩天滿座,這才得知他們生意太好,晚餐需頭天訂座。很喜歡那裏鮮明活潑的現代裝飾,坐下來喝了杯下午茶。服務小姐身穿黑色恤衫,白字斜體印著詼諧的
“positively vegetarian”(確實素食),這身工作裝也具有某種時尚感。她看我們失望便推薦說,巴斯另有一家名為潑特的素酒吧,提供味道不錯的純素食物。走出店外一瞥,
旁邊的法式餐廳窗上也有一張《葡萄籐》招貼。猶豫之間想起過去出門的經驗總結,我們的重點目標是印度餐廳。假如你喜歡印度菜,英國有著南亞之外最好的印度餐館。饑腸轆轆直奔就近一家,點了熟悉的比裏亞尼菜飯(biri yani
rice)與蔬菜馬薩拉(vegetable masala),香氣四溢涎水長流。
名列世界遺產的英國史前巨石陣,包括了索爾斯伯裏郡內的石陣(Stonehenge)與威爾特郡內的埃弗伯裏(Avebury)兩處。站在巨石之下,想像著四千年前一群新石器時代人為了某種要緊的抱負,千年之間持續這宗沉重的環型工程,心裏總有些敬畏。哈代筆下的苔絲在這曠野石陣中的一塊“犧牲石"上度過最後一夜,使故事更具有悲劇色彩。走回小小的埃弗伯裏村,一徑找到出名的圓圈素餐廳(the
Circle),古色古香的石屋外裝點著溫馨的花籃,這裏的素食也具有國際風格。買了蘑菇醬(mushroom
pate)三明治與純素巧克力糕點之後匆匆上路,結果這是旅途中最令人懷念的兩樣西式素點。離這裏不遠是由文物保護機構管轄的雷考克村(Lacock), 至今保持著典型的英國中世紀鄉村風格。麵包房裏的巧克力黃油酥餅(shortcake)口味凝重,確實需要紅茶的溫和來加以緩衝。我喜歡新鮮蔬果,在村頭小鋪裏買一盒櫻桃番茄,作了夏日零食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