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突然长会痒的水泡,是体质问题还是饮食问题呢,怎么办!!

 

文/周莉蕙医师
版权/蕃茄小屋

  掌突然长会痒的水泡,是为汗皰疹,这是皮肤湿疹的一种。这病容易对称性的发生在手或脚的侧面,因为这里的汗腺特别发达,又以水泡为主要的表现。但却和汗腺、流汗这些因素没有关联,因为成因到目前也尚不清楚,只有少数病人发现和身体他处的黴菌感染或金属过敏甚至情绪压力有关;而中医认为与「湿邪」和体质有关,因为现代人西化的饮食及摄取过量的寒凉食物、爱喝冷饮,使得脾胃功能紊乱,无法把吃入的水谷化为精微物质被身体吸收利用,反而成为一些代谢废料──「湿」邪,它没有出路,反而发于手足之处。虽然不具传染力,但容易跟香港手、香港脚混淆。也好发于季节交替的时节,如每年春夏时节就会常见。

  所以中药常常会以去除湿邪的药物为主要治疗药物,包括去风湿、寒湿、湿热,再根据患者的体质加减药物。像「脾虚」的患者身上,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造成体内溼气蕴积,而发在体表,形成一颗颗的汗皰疹,所以在治疗上以「健脾利溼」的原则,帮助体内代谢多余的水湿,才能彻底根治汗皰疹这症状。临床上可以选用五苓散,或参苓白朮散的加减。若热象严重,则可以选用猪苓汤「清热利溼」,若是皮肤痒的症状加重,则可以加上土茯苓、地肤子等药物。

  有些病程久了,水泡干了,会脱皮,这时辨证可能会是「血虚血燥、燥热生风」,要养血润燥,如当归饮子。甚至阴血不足而燥热生风,就需滋阴清热治之。若「湿滞内蕴,风热外阻于皮肤」,考虑消风散,荆芥连翘汤可也以用。而「热毒内盛,与湿相合」这一类型的患者亦不在少数。主要是作息跟饮食有关,熬夜上网打电脑,吃油腻外食烤炸辣加配冷饮,这时温清饮可以选用。总之,汗皰疹在中医,不离「虚」、「湿」、「热毒」三种类型。

  另外,按摩劳宮穴,用左手大拇指指端顶住右手掌心的劳宮穴,垂直向下按压,其余的手指则按压在手背上,力度由轻到重,一压一松,持续1∼2 分钟即可。劳宮穴有“清心火,除湿热,凉血息风,理气和胃,镇静安神之功”。

  搭配按摩合谷穴和鱼际穴,共同作用下,则可以清热利湿、活血护肤、止痒等。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鱼际穴位于手外侧,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有活血理气、清热利湿的作用。

★预防
1.情绪的控制,不要熬夜。压力要高EQ处理。
2.找出自己的汗皰疹和金属是否相关,如果有相关要盡量避免接触含镍、钴等金属,饮食要避免可能和镍的食物(参见附表)。
3.在季节交替时,要少碰水和少碰清洁剂,保持通风凉爽。洗完澡用吹风机把手足都吹干,多擦乳霜,或保湿乳液一天应使用数次,且同样应配合病情选用不同剂型,最好是不含香料。
4.避免搔抓,以免「痒→抓→产生湿疹→更痒」的恶性循环持续进行。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平时洗手的次数不宜太多,且最好使用不含皂硷的洗手乳,也不要用热水烫洗等。
5.局部类固醇药膏:在激痒的状况下,靠单纯的保养要减低痒感相当困难。这时候需要局部类固醇药膏来减少痒感并且控制病情。少数病人会担心局部外用类固醇使用是否会造成副作用。事实上,手脚是皮肤角质层最厚的地方,外用类固醇不易吸收,所以不会造成身体内的副作用。只要是接受皮肤专科医师的治疗,一般无须担心。就基本上预防了,特别要忌辛辣。
6.比较刺激性的食物不能吃!!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类、海鲜贝类食物、蛋类、芒果、竹笋、花生....;以及减少摄取油炸和冰品饮料、寒性水果等(例如西瓜、香瓜、哈蜜瓜、橘子、椰子...),总之,以清淡饮食为好。


附表:含镍、钴、铬等金属较高的食物(是参考,若吃这些食物而发作增加厉害者,就儘量避免)
●镍:罐头食物,以含镍的厨具所烹煮的食物,豆科植物、坚果类、榖类、马铃薯、龙须菜、豆类、香菇、洋葱、玉米、菠菜、番茄、全麦粉、梨子、大黄、茶叶、可可、巧克力、鱼及烘焙粉等。

●钴:杏仁、豆类、啤酒、甜菜、甘蓝菜包心菜、丁香、可可、巧克力、咖啡、肝脏坚果类、茶叶、全麦粉等。

●铬:酵母菌发酵产品(如啤酒)、起司、乳酪、全谷、全麦、麦麴、糙米、小米、玉米、坚果类、粗制红糖(非白糖)、葡萄汁、肉类(如牛肉、鸡肉)、肝脏、甲壳类(如蛤)等。

参考资料:
http://dr-skin.com.tw/example-detail.asp?id_no=18
中医如何治疗汗皰疹(台湾自由时报2011年10月14日刊载) http://blog.udn.com/drwangcy/5808157

作者简介:周中医师已茹素十几年,且有其专属的个人网页与讨论论坛,如有其他问题,亦可前去讨论论坛中询问。网址:http://cho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