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只要在出門臨前,就要蹲廁所,一直到腸內排得乾乾淨淨方才敢出門,這可能就是有大腸激躁症的問題。
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是一種腸道的『功能性』異常;疾病的症狀也相當複雜,大便一天2~3次,軟軟細如鉛筆,解便前肚子痛得不得了,解便之後,有的患者仍在痛,有的不再痛,有時候肚子頂痛,坐到馬桶上去卻又便不出來,放兩個屁,好像好了一點,站了起來又想再坐回去,白白地蹲上個半天,就是拉不出來;有人易便秘,又有人是腹瀉與便秘交錯著,所以症狀很複雜,但這種病症有幾個共通特點,一是會反覆發生、屬於慢性問題;第二,不會合併血便、黑便、發燒等其他症狀;三,不影響營養吸收,體重不會減輕。
但是若有下列情形時,較不可能是IBS,包括體重明顯減輕、症狀在夜間睡覺後發作、大便混有血液、最近有用抗生素、有大腸癌家族史、身體檢查有相關的異常發現,以及有發燒、貧血、腹部腫瘤、五十歲以後才初次發作等較不可能是IBS。
排除其他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如中國人常有的乳糖耐受不良症或大腸癌,所以下消化道鋇劑攝影、直腸鏡或大腸鏡的檢查,有時候是必要的。
大腸激躁症基本上會被認為是功能的問題,是因為找不到構造上、生化上及感染的病因,大腸腸道其外面的平滑肌肉層則有豐富的自律神經分佈,以適當的收縮與放鬆而主管大腸蠕動功能,而長期累積的飲食、作息、生理心理、生活壓力等原因,造成自律神經功能失調,最終造成大腸蠕動不正常。它也是腸胃科門診中最常見的毛病,不會致命,但經常造成很大的困擾。而稱它是一些胃腸症狀的綜合,也是因為診斷的標準上較為複雜:
包括至少三個月(連續或反覆發作)有以下症狀:
(一)腹痛或腹部不適,且在排便之後症狀可以緩和,並可能有排便次數及大便形態的改變。
(二)超過四分之一的日數,以下五項中符合兩項以上的條件:(1)排便次數改變(每天三次以上或每週少於三次),(2)大便形態改變(硬團塊或
是稀便、水便),(3)排便感覺改變(如必須用力,急便,或是感覺排不乾淨),(4)大便中帶黏液,(5)腹脹。
這病屬中醫『泄瀉』、『腹痛』等範疇,為「脾失健運」,也就是腸道功能失司。病位雖在腸道,但與肝、脾、腎諸臟腑的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早期多屬肝鬱脾虛,夾熱、夾
寒、夾痰,可形成肝脾失調,寒熱錯雜;後期多為脾腎陽虛;波及血分可為氣滯血瘀。
(一 )最常見的體質是「脾虛肝旺(鬱)」,本身腸胃不好的人,就容易受到情緒的波動,即所謂的肝失疏泄,所以扶土(脾)抑木(肝)自然是治療的重點。病人往往因情志怫鬱即腹脹痛腸鳴泄瀉,瀉後痛減,脘痞胸悶,急躁易怒,噯氣少食、胸脅脹悶,排氣頻作、便下粘液、食慾不振,女生常見月經不調,經前胸部脹痛,脈兩關不調,左弦而右緩,治法:抑肝扶脾,調暢氣機。方藥:痛瀉藥方加味。若便秘與泄瀉交替出現者,宜加木香、砂仁等以理氣而調和脾胃。
肝旺突出,肝鬱氣滯明顯,易出現胸脅或兩肋脹痛,脘腹滿悶,腹痛即瀉,瀉後仍痛不減,可酌加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遙散、四逆散疏肝理氣。
肝木乘脾,氣鬱化火,症見腹痛便泄,以情緒波動時為甚,痛一陣,瀉一陣,肛門灼熱,吐酸嘈雜,治宜瀉肝火而調理脾胃,可酌加戊己丸(黃連、吳茱萸等量,即清熱與開郁並重加味)。
脾虛突出,久瀉者必致脾氣虛陷,可加升麻以升發清陽以增止瀉之效。
(二)寒熱夾雜型:腹中作痛或腸鳴腹瀉,瀉下粘膩不暢,或夾泡沫,或腹瀉與便祕交作,煩悶欲食,脘腹喜暖,口乾。舌紅苔膩,脈弦。
方藥:烏梅丸加減。
(三)腸道津虧型:便祕,3~4日1行,硬結難下,便羊屎。部分患者可在左下腹部觸及條索包塊,少腹疼痛,伴失眠、頭痛、煩悶、手足汗出。舌紅少苔或苔燥,脈弦。由肝鬱化熱,耗傷陰津或肝腎不足所致。腸道津虧,失於濡潤,治法:滋水清肝,潤腸通便。方藥:一貫煎加減。
(四)脾胃虛弱型:大便時溏時瀉,水穀不化,食後脘悶不暢,稍進油膩與刺激性食物大便次數即明顯增多,上腹部隱隱作痛,面色萎黃,精神疲憊。舌淡苔白,脈緩弱。健脾益氣,方藥:參苓白朮散加減。
如果脾虛體質較重,脾胃虛弱是根本,久病及腎,氣虛血瘀貫穿整個疾病過程,肝鬱是發病誘因。《醫宗必讀•泄瀉》:
『治法有九: 腎主二便,封藏之本,況又屬水,真陽寓焉……故積虛者,必夾寒,脾虛者,補其母』。故以溫腎健脾止瀉,益氣活血止痛,佐以疏肝為法。
單驗方
1.生薑12g,艾葉,大棗6枚,紅白糖各15g。水煎服,用於陰寒內盛腹痛。
細末,每服1.5~3g,開水沖服,用於氣滯腹痛。
2.蓬子肉、山藥、薏以苡、芡實各500g,或四神湯也行,同主治脾虛泄瀉。
外治法
1.食鹽60g炒熱,裝在布袋內熨肚臍周圍,治虛寒腹痛,腹瀉。
2.胡椒粉填滿肚臍,紗布敷蓋,隔日換1次,治虛寒泄瀉
3.腹部安放熱水袋,可減輕腸痙攣引起的腹痛。
飲食保健須知:
1. 要先就醫檢查,排除其他症狀相似的疾病,如:乳糖耐受不良、大腸癌等。
2. 改變飲食習慣:蝦、蟹、牛奶、花生少食;生冷、冰凍、辛辣、油膩的食物儘量不食用。不吃乳製品、油脂食物、酒精、咖啡因、含蔗糖及山梨糖及會產氣的食物及飲料。食物力求低脂、少糖、少鹽、適度的蛋白質、高纖維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談公事、輕鬆進食、少量多餐,細嚼慢嚥。選擇容易消化、富於營養的食品。
3. .精神調節:壓力與腸子的蠕動有密切的關係。所以調適心理、適應壓力。若是可能盡量避免給自己太過的壓力。尤其每天在壓力鍋當中打滾的人們,更是有機會罹患大腸激躁症。每天工作八小時當中,找空檔舒緩身心,勤練肌肉鬆弛術、靜坐,平衡身心靈。
4.天天運動:運動除了強身之外,更可以放鬆心情,消除鬱悶的情緒,強化腸胃的機能。
5.正常的作息、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運動。
6.改變個性:完美主義的人,容易給自己壓力,也常出現焦慮、憂鬱或身心症狀。所以改變對事物的看法與態度,降低標準,隨遇而安,腸胃自然沒承受太多的壓力。
7.尋找適當的醫療:激躁性腸症並非一般拉肚子,幾天就可以康復的
。必須有耐心的就醫,配合腸胃科與精神科藥物方能奏效。
8.定期體檢
本病一般不危及生命。但重要的是這些患者的慢性病症狀,很容易掩蓋新發生的腸道惡性病變。為此,應提高警惕,定期體檢,隨時注意對併發器質性病變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參考資料:
1.談腸躁症的中醫治療
林文彬 林園中醫診所
2.中醫對大腸激躁症的認識 吳龍源醫師
3.大腸激躁症的中醫治療 張文馨醫師
圖:http://www.the-cma.org.uk/Articles/Can-Mugwort-Treat-Herpes-4410/
作者簡介:周中醫師已茹素十幾年,且有其專屬的個人網頁與討論論壇,如有其他問題,亦可前去討論論壇中詢問。網址:http://chownet.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