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中医保健之道

 

文.图.授权/周莉蕙医师
版权/蕃茄小屋

  悸属于中医「惊悸」、「怔忡」范疇,是自己觉得心跳的搏动异常,或快,或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可以伴有胸闷不舒,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  甚至有些人会感觉到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跳动显着,是中医所谓的「虚里」穴,其动应衣的现象。

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当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面唇青紫,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喘息不能平卧,脉疾或微细欲绝之危证。

心悸的病因中医认为有因惊恐,或紧张,或悲伤过度,或忧思不解或大怒伤肝等『七情扰动』;有因『感受外邪』,就是感冒所引起的;还有『饮食劳倦』;『药食不当』;也有是因原本身体就虚,久病或劳心过度,或各种失血,或脾胃气虚、生化乏源等,以致气血阴阳亏损。病变虽在心,但与肺、脾、肾诸脏有关。就心而言,心气(阳),血(阴)不足为本,心脉瘀阻失运为标。气虽为血帅,贯脉于心,而其生成来源于脾肾,出入治节于肺;但心气虚损又可导致肺气、脾气与肾气之不足。而本病又以虚实错杂为多见,辨证时首先应分清虚证或实证,若由于气血亏损,不能营养心神者属虚证。实证多由痰火扰动心神,瘀血内阻心络所致。由此可见,中医诊治,都是从整体考量而非是局部。 

日常生活保健建议:
(一)饮食调养
节制食量,特别要禁忌饱餐,以防心脏负担过重,诱发心悸的发生和加重。采少量多餐。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等,并戒除菸酒。

(二)精神调养
1.生活有规律,起居有时,保证一定的休息和睡眠,尤其是老年人睡眠时间不宜过短,更不能以夜代昼,盡量夜11点以前睡。
2.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外邪侵袭,防止因感风、寒、湿、热等邪,而诱发心悸或使病情加重。

(三)起居调摄
可适量的运动,使之“形劳而不倦”是非常必要的,如进行散步、慢跑、伸展操、打太极拳、做气功、保健操等,加强心脏功能,从而减少心悸的发生,但应避免剧烈的活动,以三十分钟为主,不要超过一小时,过多是会耗气。如果在活动中有心悸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运动。重症病人应以休息或卧床休息为宜。

(四)按摩法:心悸发作时可用手轻按内关(注1)、神门穴(注2)数十次。
内关穴: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下臂中间有两条筋,即心包经,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如晕车等病的首选大穴。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就可。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大拇
指侧)凹陷处。

神门穴位于位于腕横纹小指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大拇指侧)凹陷处。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随时可按,临睡前亦可,会比较好睡。

(五)食疗便方
1.百合粥:百合20克、白米50克,煮粥食用。宜于心气、心阴不足的心悸。
2.麦冬粥:麦门冬50克,杵烂取汁去渣,入米粥食用。宜于阴虚火旺的心悸。
3.莲子粉粥:莲子肉去皮带心50克、桂圆肉40克、冰糖适量,先將皮干莲子磨粉用水调成糊状,放入沸水中,同时放入桂圆煮成粥,加入冰糖,每晚临睡前食1小碗。宜于心血不足的心悸。
4.生薑粥:白米50克、生薑5克,先將白米煮成粥,临熟加入生薑。宜于饮邪凌心的心悸。
5.人参汤:人参30克、橘皮10克、苏叶15克、砂糖150克,加水3000毫升,煎水代茶饮。用于治疗心气虚的心悸。
6.炙甘草3钱、浮小麦1两、红枣6枚,加水适量煮汤,代茶饮用。

参考资料:
http://www.we-care.com.tw/%E9%86%AB%E7%99%82%E8%B3%87%E8%A8%8A/d-13.htm
http://www.epochtimes.com/b5/5/4/14/n888829.htm
http://www.anmo.cc/xiongfubeianmo/11.html

作者简介:周中医师已茹素十几年,且有其专属的个人网页与讨论论坛,如有其他问题,亦可前去讨论论坛中询问。网址:http://cho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