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屬於中醫「驚悸」、「怔忡」範疇,是自己覺得心跳的搏動異常,或快,或慢,或跳動過重,或忽跳忽止,呈陣發性或持續性。可以伴有胸悶不舒,心煩寐差,顫抖乏力,頭暈等症。 甚至有些人會感覺到位於左乳下心尖搏動處,跳動顯著,是中醫所謂的「虛里」穴,其動應衣的現象。
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則喘促,汗出肢冷,或見暈厥。當病情嚴重時,可出現面唇青紫,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喘息不能平臥,脈疾或微細欲絕之危證。
心悸的病因中醫認為有因驚恐,或緊張,或悲傷過度,或憂思不解或大怒傷肝等『七情擾動』;有因『感受外邪』,就是感冒所引起的;還有『飲食勞倦』;『藥食不當』;也有是因原本身體就虛,久病或勞心過度,或各種失血,或脾胃氣虛、生化乏源等,以致氣血陰陽虧損。病變雖在心,但與肺、脾、腎諸臟有關。就心而言,心氣(陽),血(陰)不足為本,心脈瘀阻失運為標。氣雖為血帥,貫脈於心,而其生成來源於脾腎,出入治節於肺;但心氣虛損又可導致肺氣、脾氣與腎氣之不足。而本病又以虛實錯雜為多見,辨證時首先應分清虛證或實證,若由於氣血虧損,不能營養心神者屬虛證。實證多由痰火擾動心神,瘀血內阻心絡所致。由此可見,中醫診治,都是從整體考量而非是局部。
日常生活保健建議:
(一)飲食調養
節制食量,特別要禁忌飽餐,以防心臟負擔過重,誘發心悸的發生和加重。採少量多餐。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如濃茶、咖啡等,並戒除菸酒。
(二)精神調養
1.生活有規律,起居有時,保證一定的休息和睡眠,尤其是老年人睡眠時間不宜過短,更不能以夜代晝,盡量夜11點以前睡。
2.注意氣候變化,避免外邪侵襲,防止因感風、寒、濕、熱等邪,而誘發心悸或使病情加重。
(三)起居調攝
可適量的運動,使之“形勞而不倦”是非常必要的,如進行散步、慢跑、伸展操、打太極拳、做氣功、保健操等,加強心臟功能,從而減少心悸的發生,但應避免劇烈的活動,以三十分鐘為主,不要超過一小時,過多是會耗氣。如果在活動中有心悸等不適感,應立即停止運動。重症病人應以休息或臥床休息為宜。
(四)按摩法:心悸發作時可用手輕按內關(註1)、神門穴(註2)數十次。
內關穴:掌心向上,握拳並抬起手腕,可以看到下臂中間有兩條筋,即心包經,離手腕第一橫紋上兩寸的兩條筋之間。內關穴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等作用,治心臟系統疾病以及胃腸不適,如暈車等病的首選大穴。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氣,稍微有酸脹感就可。
|
|
|
↑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大拇
指側)凹陷處。 |
神門穴位於位於腕橫紋小指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大拇指側)凹陷處。對於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隨時可按,臨睡前亦可,會比較好睡。
(五)食療便方
1.百合粥:百合20克、白米50克,煮粥食用。宜於心氣、心陰不足的心悸。
2.麥冬粥:麥門冬50克,杵爛取汁去渣,入米粥食用。宜於陰虛火旺的心悸。
3.蓮子粉粥:蓮子肉去皮帶心50克、桂圓肉40克、冰糖適量,先將皮乾蓮子磨粉用水調成糊狀,放入沸水中,同時放入桂圓煮成粥,加入冰糖,每晚臨睡前食1小碗。宜於心血不足的心悸。
4.生薑粥:白米50克、生薑5克,先將白米煮成粥,臨熟加入生薑。宜於飲邪凌心的心悸。
5.人參湯:人參30克、橘皮10克、蘇葉15克、砂糖150克,加水3000毫升,煎水代茶飲。用於治療心氣虛的心悸。
6.炙甘草3錢、浮小麥1兩、紅棗6枚,加水適量煮湯,代茶飲用。
參考資料:
http://www.we-care.com.tw/%E9%86%AB%E7%99%82%E8%B3%87%E8%A8%8A/d-13.htm
http://www.epochtimes.com/b5/5/4/14/n888829.htm
http://www.anmo.cc/xiongfubeianmo/11.html
作者簡介:周中醫師已茹素十幾年,且有其專屬的個人網頁與討論論壇,如有其他問題,亦可前去討論論壇中詢問。網址:http://chownet.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