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問曾經被人把脈後,給予一些建議的藥品:香砂六君子
2g (三餐後)、烏藥順氣湯1g(隔日)、消遙散1g(隔日)、甘露飲1g(隔日)、左歸丸2g(三餐前)、請教就此資料,是否能約略知是何病因?
1.中醫的『病因』為三:內因、外因、不內外因。
所謂內因是為“七情所傷”(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飲食勞倦”和“房室不節”這三大主因。
外因是受風、寒、暑、濕、燥、火等邪侵襲。
不內外因是刀傷,跌倒損傷,撞傷等(這項肯定不是您想問的!)
2.中醫看病是先收集症狀,將這些症狀用八綱辨証後而有了治法,之後才有方藥出來。
而中醫又有「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同病異治,舉例來說:同是感冒,有辛溫、辛涼、清暑...等各種方法,是因每人體質不同,當感受到外邪後機體出現抵抗而反應出的症狀會有很多的差異,故有不相同的方子對應而出。異病同治是不同的病,治療的方子卻是相同的。如高血壓,睡不著,腹瀉是不同的病,若都是關部脈促屬陽明病,是可用相同的葛根黃芩黃連湯同治之。是故以方子來猜患何種病,很難的!
香砂六君子的功能是『脾虛氣滯』:消化系統的問題,可以有腹瀉,食欲不振,食後腹脹,身倦懶言,舌淡苔薄齒痕,脈緩弱等症狀。只要辨証出來有脾虛夾有氣滯(不通)而無熱象者適合。因為是腸胃藥,也可以飯前服用而不傷脾胃。
烏藥順氣湯的功用是『暢通氣機,宣散風痰』。一般偏『痰氣』阻滯經絡的輕微中風用的。也是可以理氣,使痰與氣順暢。
逍遙散是『肝鬱脾虛』用:疏肝解鬱,養血健脾。肝鬱:胸脅疼痛,頭痛目眩,鬱卒,口燥咽乾,或月經不調,乳房作脹。再加有脾胃(消化系統)的問題。
甘露飲,屬陰虛夾濕熱型的。口干甚而飲不解渴者適之。主要功能就是滋陰清熱。可治口臭、舌炎、齒齦腫爛...
左歸丸是是滋陰補腎。治眩暈耳鳴,腰膝酸軟,咽乾舌燥,烘熱,脈細數,舌質偏紅。(虛熱)。滋膩藥會傷脾胃,建議飯後用。
中醫開藥是經過辨証論治後,多數是以一個主方為主,再作加減。以前老師看到一張處方開超過三個複方是會唸人的,說是亂槍打鳥呢~
但卻有另一種服藥法是:早上服一種(如補中益氣湯),晚上用另外不同的藥(如六味地黃丸),依經絡循行,體質變動而給契合的藥。但並不多。
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種藥同服。所以病人問『略知是何病因』,實是不知。依方子似乎是脾、肝、腎三系臟象有問題,但沒有看到本人是無法憑空而論的。
回答後,愈寫感觸愈多。
最近上課,有一張投影片非常地語重心長,原文抄錄如下: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辨證論治”是中醫思維和方法的一個關鍵點。就是看你處在生命體的哪個階段,中醫治病看的是生命的這個層面,西醫治病看的是肉體的這個層面。現今很多中醫背棄這整體觀的根本的概念,按病症來觀察“病情”,沒“辨證”,沒看到“病人”氣血營衛津液的問題,雖開的是中藥,實際上是按西醫的思路模式用藥,病人有多少病症就開多少藥,藥開得會越來越多,這按圖索驥的治療不是按中醫醫理“開方子”,所以治病就無療效。】
中藥不是西藥,頭痛就用一個複方,拉肚子就加另一個方,腰酸背痛又再加一個方上去,這樣子是『中藥西醫化了』,完全沒有中醫的辨證論治的基本精神在裏面,這種已不再是中醫了,儘管實質是中藥,但卻為西藥了。若病程再作演化,是會跟不上重點醫治的。也就是下一次再用同樣的藥就沒效了。因為跟著『病』的屁股走,永遠都是會追不上的。
病程是會動的,是會有變化的,有時朝好的方向,有時朝病重的方向走,有時是停滯的。如傷寒論,太陽有傳至少陽,陽明..等等的傳變,溫病中,有衛分,傳至氣分→營分→至血分,甚者逆傳心包。若不知道『病機』,是無法洞悉先機而掌握病情。是故《內經》有云:『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想想每每抗生素,抗病毒的藥出來後,細菌病毒就開始進化,那一天抗生素抗病毒的藥發展到極至時,超級細菌或病毒就會出現的,屆時可就沒藥醫了,所以先發制人才是高招!
參考資料:《解讀中醫思維: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作者:曲黎敏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7527588.html
作者簡介:周中醫師已茹素十幾年,且有其專屬的個人網頁與討論論壇,如有其他問題,亦可前去討論論壇中詢問。網址:http://chownet.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