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想講一講應該培養怎樣的態度,來過一種平衡的生活,讓自己受益的同時,又不會傷害他人。主要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說:1)人應該對自己所擁有的感到滿足;2)對於別人來說,我們應該保持理解;3)保有慈?的心。
1. 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
當我說到保持謙遜和對於你所擁有的東西知足時,可能一些人會不以為然。他們也許會認為我是讓他們追隨釋迦牟尼,放棄他的宮殿和他作為王子的世俗生活,走進森林去冥想悟道。但我並不是這個意思,這種謙卑的生活方式如今很難實踐。
我的版本相對簡單,關鍵在於滿足於自己已經擁有的。
當然,我們要很清楚什麼是必需,並確保照顧好這些必需。但我們沒必要不斷追尋試圖滿足自己無底的欲望。
我不斷用來舉例的一件事是今年的新年晚宴。
用餐的時候我們當然需要刀叉、勺子和杯子。但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將勺子也分門別類為湯勺、主菜用勺、甜點勺。晚宴上,我們一共8個人,卻放了24個不同的玻璃杯。這種時候,我們真該問問自己這些是不是必需的。這些塑膠、金屬、玻璃都來自哪裡呢?都取自我們這個星球的資源,開採出來,還要經過化學處理,而我們用後即棄,大自然卻無法自淨。當我們談論如何保護環境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只想著汽車尾氣導致的環境污染。我們應該只使用真正需要的東西,對那些非必需品說再見。
另一個例子是我六年前買的這部手機。當第一代手機面世時,我非常想要一部,但我買不起,直到後來有人買了一部便宜的黑白螢幕手機送給了我。但很快市場上出現了彩螢幕手機,儘管黑白螢幕的手機使用功能都還很好,卻對我一下子失去了吸引力,我總想著要一個最新款。但當我真的擁有了,帶攝像頭和有錄音功能的手機又出現了,我又見異思遷了,而有了之後,帶更多新功能的手機又出現了。我意識到不管我買了怎樣的手機,我永遠都不會滿意的,因為總有更新更好的出現。我仔細檢視了我的手機,我需要的功能都有了嗎?能存儲電話號碼嗎?可以用來打電話嗎?可以用來發短訊嗎?我意識到它滿足了我所有需要的功能。在這之後,我不再周而復始地需要新手機,因為我對於現有的手機感到非常滿意。
外物無窮無盡。不管我們擁有了什麼,總有不同的、更新的、更好的東西存在。如果我們永遠無法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讓我們的心思始終追隨著物質,要這要那,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保持平靜的心態的。
但我之前說過,我不鼓勵你們扔掉一切。審慎地去獲取你在生活中所必需的東西,而不要陷入對無法控制的欲望的追求。這也是聖雄甘地的做法。他堅持將保持謙遜、只擁有生活必需寫入國大党的章程中。如今,印度就像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一樣,只關心經濟增長,即使這意味著對於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就是現在,當我們從電視上看到已經持續數月的自然災害,我們在目睹的就是這些行為的後果。這些災難與我們的貪婪之間的關聯清清楚楚。
2. 理解
現在來講第二點:理解。理解意味著去瞭解他人的需要以及他們所處的境況。舉例來說,在一個家庭中,如果每個人都對其他人十分理解,這一家人就會過得非常快樂。如果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而忽略可能對他人帶來的後果,就會不端出現矛盾,每個人都會覺得很痛苦。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常去放犛牛,我非常喜歡小犛牛,希望它們可以和我成為朋友,能和我一起玩,於是我就在後面追趕它們、試圖抓住它們。可想而知,它們一看到我就跑開了,我不知道我那麼做嚇到了它們。一天我把手伸向一頭小犛牛,它開始舔我的手,因為手上有鹽分,舔起來鹹鹹的。在多波,傳統上我們不經常洗手,這反倒成了小犛牛特別喜愛的“點心”了。那一刻,我明白了要怎麼做才能接近這些犛牛。這就是我所謂的理解——去瞭解別人的所需所求。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去行事,我們反而能夠得到我們所想要的。這是事物的本質,在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等任何層面都是一個道理。這也是為什麼對於其他文化、信仰和社會的理解如此重要的原因。
3. 慈愛的心
最後一點:愛和關懷。我們常在宗教信仰的語境裡來討論這兩點,但這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養狗不是為了讓它們為我們工作;我們照顧它們是因為我們愛它們。這種與動物的情感連接經常都是很深厚的。這和家畜不同,我們當然也照顧家畜,但同時我們是有所求的。這種區別從動物的行為中顯而易見,一隻狗會很快樂地迎接我們,而家畜通常會回避主人,深層的情感連接是非常少見的。和寵物的親密感基於主人和動物之間的愛和關懷。
你一定也有過這樣的切身經驗,當一段關係基於愛和關懷,雙方都會很快樂,而他們的家就會是一個寧靜祥和之所。不管生活中發生了什麼,家是我們可以回來放鬆的港灣。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建立起這種感覺。一是將我們和他人交換,想像每一件我愛和我享受的事物別人也會同樣愛和享受,而我經歷的痛苦,他人也會感到痛苦。我們可以想像被粗暴地對待是什麼樣的感受,或是聽到壞消息時的感受。
這樣我們就能漸漸培養起慈悲心和對他人的愛,從而約束自己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另一個方法是將我們和他人互換,想像我們在他們的處境中會是怎樣一種狀況。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一生過得有意義,同時又不會傷害到他人,上面的三點是最重要最本質的。如果我們能夠做到,我們就會過得很快樂。印度納蘭陀大學古時候一位學者說過:“如果世界佈滿荊棘,我們無法遍地鋪滿皮革來保護雙腳,相反,我們應該用皮革裹住自己的腳。”同樣,我們要保護自己的心靈,培養內心的平靜,這樣,外在的影響才不會對我們造成困擾。
這段講話發表於2011年1月20日,地點為德國漢堡的德美研究所德國漢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