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這麼做:看著別人在做什麼,希望自己也能一樣。或者,我們嘲笑他人的所作所為,自以為優於別人。
前者我們感到自卑,後者我們自以為是。
兩者都無法使我們快樂。
我們可以很快地舉幾個例子。
例1:流覽Instagram APP上的照片。
我不用Instagram,但我的家人在用,我看到那些發佈的內容:參加聚會、去海邊、一頓大餐、旅行、跑步、練習瑜伽…
基本上可以總結為大家都過著美妙的人生。如果你習慣性地不停去看這些,就很容易將自己(每天只是盯著手機)的慘澹人生和朋友們的精彩生活進行比較。你會情不自禁地為自己為什麼不找更多的事情來做?為什麼不能享用很多美味的食物?為什麼不去旅行、健身,或者其它任何事情都好,只要不是現在在做的事情?為什麼不能擁有更好的身材?
顯然這不是一種公平的比較,因為他們不會將那些無聊的俗事發上來,包括坐在那裡百無聊賴地看手機,他們不會將自己的焦慮、無聊、爭執、拖延、不安發佈出來。
但是即便你進行的是在同一標準上的比較,那又有什麼意思呢?我們生活中閃亮的時刻就一定要比別人的精彩嗎?為什麼?
這些閃閃發光的瞬間是否就決定了我們快樂與否?它們是否告訴了我們生活的真諦?不!快樂來源於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你面前的事物,而不是祈望自己能做些其它不同的事情。找到快樂的方式是更貼近它,而非生活在幻想之中。
我們無需比別人優秀:我們只需要熱愛我們所在、我們所做,以及我們所是。這些才是重點。
攀比並不能讓我們更快樂,或者更欣賞生活——而只會讓我們感到自慚形穢,這令人心痛。
例2:評判他人
假設我非常努力地改變自己的習慣,戒煙、進行規律地運動、健康地飲食。我非常努力地讓自己變得更健康,這讓我覺得自豪。
接下來,我看到一個超重、總是吃垃圾食品、抽煙、看上去決不會進健身房的人。
一個常見的反應是看著這個人就對他下了判斷:為什麼他人不能停下來不要總吃垃圾食品?為什麼不能去散個步,多吃點蔬菜?這些人完全沒有自製能力!他們有這些問題是咎由自取!
你看我們這樣武斷地評判別人,在比較過程中,我們因為自己的沒有更些壞習慣而覺得高人一等。但這並不能讓我們覺得快樂:評判別人只不過讓我們討厭他們。但這不是快樂——只是讓我們覺得噁心、忍不住搖頭。
我們希望他們更夠更像我們,如果他們不能做些什麼來改進自己我們會感到某種挫敗感。
這並不能讓我們更懂得感恩生活——我們會希望生活有所不同,如果不是我們就會感到受挫。
相反的,我們應該嘗試去理解他人。我們有沒有過與習慣抗爭的經歷?我們是否對自己不滿?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有。
我們瞭解那些經歷痛苦、感到絕望、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感受。我們無法感受他人的感受,但我們也許能夠想像他們所經歷的苦痛,希望他們從此不再受苦。
兩種習慣
在兩個例子中,比較讓我們或對自己或對他人感到不滿。這令人心痛,因為我們是良善的人,他們也一樣。只是在比較中,我們將所有的美好變作了殘酷。
我建議用下面兩個習慣替代比較:
1. 感恩當下。不要羡慕別人的生活,去發現自己眼前和心中的美好。活在當下、欣賞當下、感恩當下。當你發現自己開始和別人進行比較時,及時轉向你當前的這個時刻,並學會欣賞這一刻。
2. 去理解,而非評判。當你發現別人讓你覺得很受挫、或者開始評判他人時,嘗試去理解他們。他們是不是正在經歷某些困難?他們是不是正在經受挫折?是否感到悲傷、生氣、絕望?你是不是也瞭解這些感受?當我們理解一個人時,就不再會進行武斷的評判。
有了這兩條策略,我們的心就能回歸它所應該在的地方。我們就會放棄那些殘酷的比較,因為那都變得非常之沒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