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的意義(下)

 

 

演講者.授權/Dolpo Tulku (多波祖古謝拉桑波仁波切)
藏譯英/Daniela Hartmann
英文編輯/Jacqueline Bourbon
英譯中/蕃茄小屋素食網站譯者Violet
版權/蕃茄小屋

  
2)不同的布施

我們可以將布施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1)物質的布施;2)生命的布施;3)法的布施。這裡的法指一切能夠將我們的思想轉向更良善方向的教導、建議或方法。這是我們在佛教中對法的定義。在印度教中,法意味著責任。但佛教與印度教的相似之處在於,法是為了保護我們不墮入負面的情?。

不論我們進行何種布施,都必須是由悲心引發,不帶有任何期望回報的想法,同時做到毫不吝嗇。如我之前所說,如果我們在布施時帶著期望得到回報的想法,痛苦也就會隨之而來,所以也就不是一位真正佛教徒的作法了。這會和佛教的哲學觀背道而馳。

關於物質的布施毋庸多言,每一個人都非常清楚。另外,關於生命的布施,我們也不需要詳細的解釋,這基本等同於保護生命。關於戰爭中人們犧牲生命的故事有很多,不過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這類故事少了很多。儘管現在越來越少的人被殺害,但我們發明了許多武器和炸彈,可以令數以百萬的人同時喪命,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時代實際上變得更加危險了。

如今,由於戰爭而犧牲的人可能變少了,但我們還是在大量犧牲動物——絕大多數是因為人類而死的。這和人們對於動物的價值認識有關。因此,在當今的世界,通過保護動物的生命來實踐生命的布施非常重要。

儘管動物和人類擁有不同的身形,但他們對於快樂和健康的渴望,以及對於痛苦的回避和人類是一樣的。但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要將動物和我們自己平等看待非常困難。

因此,比較容易的做法是想像所有的動物等同於狗或其他你喜愛的動物。由此去保護它們免遭殺害並活命,或放生被抓的鳥和魚,這就是生命的布施的一種行為。

法的布施指的是提供方法將一個人的內心相續導向積極的方向。這包括了分享我們的經驗、教育,或其他任何對他人有幫助的內容。這在如今尤為重要。我並不是說因為我是一個佛教徒所以佛教徒的教法就特別重要。任何有益的建議都很需要,特別是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之內。

在所有教授的科目中,也許只有2-3%是關於教授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其餘的和人格發展並無關係。從幼稚園一直到大學,悲心及其重要性鮮被提及,同樣被忽略的還包括我們應該學會不嫉妒,變得善良且有耐心等等。我想這一類的指導在任何地方都沒有被給與足夠的重視。

很多次,我目睹了這樣的故事:出生在多波[1]的兩兄弟,一個留在當地,而另一個去加德滿都接受教育。當他們長大成人,他們的行為舉止大為不同。

留在多波的這個人因為一種自然的、無條件的悲心的發展,變得非常善解人意、關心他人。而去了加德滿都的這個則變得更加計較、更關注他自身的安全感。就算不是明顯地表現競爭性,但他基本的想法總是以滿足自身的快樂和獨立,對於他人的關心一定是排在這之後的。我的觀察是這種差異同樣發生在其他國家城市的人和鄉村的人之間。

因此,給予和接受如何真正的布施變得尤為重要。

我們不應該這樣給別人忠告:“哦,這是佛教的,我是一位佛教徒,所以你應該按我說的去做。”或者是:“我是基督徒,這是基督的方式,所以你應該這麼做。”我們不應該將忠告和宗教聯繫到一起,而是應該將建議和日常的經驗和需求聯繫到一起,這樣我們就可以和上至祖父母下至小孩子順暢地溝通了。

3) 如何實踐布施

  和物質相關的布施是非常困難的,需要練習。首先我想講一個相關的故事。

一天,巴楚仁波切[2]從他的學生那裡收到了一塊黃金。他整天都帶著,晚上睡覺的時候就將它放進枕頭裡。通常他絕不會放任何東西在他的枕頭裡。這是第一次,因為他很擔心這黃金會被偷。晚上,他醒了好幾次,檢查黃金是不是還在。連續幾個晚上都是這樣,最後他對自己說:“自從我得到了這塊黃金,我就再也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在這之前,不管我去哪裡,睡眠都很好,不為任何事情擔心。這塊黃金不光白天讓我很煩惱,更重要的是已經影響了我的睡眠。”所以,巴楚仁波切索性將這塊黃金送人了。

如果我們想要練習給與別人自己擁有的東西,在開始的時候,我們可能沒有辦法真的放棄自己非常喜歡的東西,我們需要建立起強大的意願去最終付諸實踐。
第一步是想像把東西送出去。所以首先我們可以將自己最看重的東西從左手放到右手,再放回來,想像著這是我們在把它送給別人。

我們想像將東西給與朋友,然後才是我們不認識的人。首先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訓練。如果我們可以真的將東西給與別人,這很好,但最主要的是我們在訓練一種思維,就是給與別人我們執著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吝嗇也就自然地逐漸消失了。

這種自然的消失是我們在心理上希望達到的目標。但重要的是要理解“給與”並不是必然意味著我們要給出擁有的所有東西。我們要在對自己的處境有清晰理解的基礎上,給出可以給予的東西,且是對他人有益的的東西。

我們的思維通常很像小孩子。如果我們不開心,然後我們唸誦:“我很快樂,我很快樂,我很快樂。”十遍到二十遍,我們就會覺得比之前快樂了一些。想想這是孩子才會做的事情,會讓我們覺得很好笑。但這麼來對付我們的思維確實很有幫助。

有時候當我看到一些美麗的事物——別當真,我也不是每時每刻都在練習,所以我說“有時候”——我會致力於這樣想“願眾生都能夠享受到這美好的事物。願眾生都能夠快樂。”以這種方式冥想幾遍,我就會不那麼執著任何我喜愛的東西,而變得放鬆下來。不過別忘了,我並不總是這麼想的。

如果你想買輛車,但你的銀行裡的錢不夠,你買不起。那麼你每次在街上或者報紙上看到這輛車,都會是一種折磨。那你能怎麼辦呢?你只能把它放下,想著:“希望有其他人可以享受它吧。希望我的朋友能夠有這麼一輛車。希望每一個需要車的人都能有這麼一輛車。”

如果你在精神上獻出了這輛車,就算你實際並不擁有它,思維也會立刻放鬆下來。試一下,也許不是立刻有效,但如果不斷練習十次到二十次,一定會放鬆下來。儘管這像是孩子的遊戲,這種想像可以保護我們的心緒。

現在的絕大多數遊戲都是與殺戮有關。甚至很小的孩子都在訓練殺人。我總是在想如果遊戲可以加入對於思維的積極正向的訓練該有多大的好處,比如學習如何布施。這真的可以幫助改變我們思考的方式。

接著,我們要講生命的布施。當今世界在戰爭或衝突中的殺戮減少了,而另一方面,我們擁有的武器足以在幾分鐘內摧毀整個地球。因此,保護人類的生命仍然很重要。

而我們實際需要做的是提高我們對於動物的關懷,賦予它們的生命更多的價值。儘管在全球範圍內很多政治家和科學家都在呼籲加強對動物的保護,但這些都不是出於悲心,而是出於科學的原因。

獵殺老虎被禁止的唯一原因是它們可能很快就會滅絕,而不是他們被獵殺會遭受的痛苦。

最好的想法應該是培養出一種意識,那就是所有眾生和我們一樣希望健康快樂的生活,他們和我們一樣希望免除痛苦和傷害。

今天,當我們去拜訪南無布達時,我們遇見了幾頭山羊——一頭公的,一頭母的,還有一隻小羊。它們站在一起就像一個家庭。然而,我們不會將它們和任何價值聯繫起來,而是很容易憑一時的喜歡就吃了或者賣了它們。

之所以會發生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不尊重它們。

如果我們無法認同山羊和人類的價值一樣,如果之前所說,我們可以想像它們和狗、貓一樣同等價值。當我們產生了這種同理心,再要殺害它們就會讓我們覺得很可怕了。

這麼一來,我們將不會用暴力的行為對待動物,而這可以拯救成千上萬的動物。

當我們有了不想傷害動物的態度,當我們能夠感恩它們對於人類的善意,我們的生命就變得有意義了。

當我們使用“野獸”這個詞,主要指的是老虎、獅子等等,但考慮到所作所為,人類才應該被稱之為“野獸”。只有當我們學會用一種非暴力的生活方式對待其他眾生,我們才能夠過上像一頭鹿一樣平靜的生活。

法的布施指的是分享經驗、建議和知識等,幫助其他人得到心靈的平靜,而不期望他人將我們視為博學或聰明過人。動機應該是和他人分享,由此我們可以幫助他人獲得平靜。任何會傷及他人的經驗和意見都絕不應該被提出來。例如,如果我們知道如何製造槍支,我們絕不應該教會別人。

4) 布施的益處

越是慷慨,越少痛苦。在我們的同學或同事中間,我們可以容易地看到最不願分享的人總是面臨最多的問題。因此,布施是我們生命所需。

從一個佛教徒的觀點來看,如果我們完全地實踐了布施,我們就能成佛了。

[1] 多波是尼泊爾境內喜馬拉雅山西北一個非常偏遠的地區
[2] 偉大的西藏學者和修行者(1808-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