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的概论

文/周莉蕙医师


 
  气是什么?,说玄一点,它是无形的,没有固定的形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事实上,科学日新月异,1939年苏俄人发明的克里安照相术、1950年日本人发明的良导络经络仪、1955年德国人发明的傅尔电针,以及中国人锺氏发明的秦值仪....等等都已间接的证实「气」的存在,其中的秦值仪甚至还可以用来计算「气」的含量。其实,即使我们不用仪器也是可以感觉到『气』的存在,例如:像有人打坐时会感觉到气在运行。

打坐、针刺可以感觉到『气』
至于一般没打坐的人是否也可以感觉得到『气』的存在吗?可以的。其实静坐行“调息”法(气功亦然)是最容易感受气的运行。而一般没打坐的人也可以感受得到,只是我们的烦恼太多了,没空静下来。有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二手掌平行相对距离约15公分宽,然后左右手同时向外向内平行地相继摆动,注意力集中在双手上,没多久后,二手的掌面、手指有麻麻的感觉,那就是了。

而另一种更清楚『气』及其运行的方式是「针刺」(acupuncture)过程中的「得气」及「针感」。所谓得气是施针者手上有如鱼吞钩的感觉,感到针被肌肉吸附紧沉;而针感是受针者针刺之后,在进针的部位有温、热、冷、凉、麻、痒、酸、胀、刺痛或感到有气似电流沿着某一径路延伸、放射出去....等等,这些都是一种身体为了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并抗御病邪的『正气』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像有一位61岁的患者,右肩关节内侧痛了半年,给她针肩腢(此字左为骨字旁)穴,她的针感很强,一下子就明显的传到臂臑穴。隔天来,右肩痛已大减,酸痛往下移至肘。再针曲池、手三里,整个针感传到食指头,这一路下来的途径可是跟『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径一模一样的!

  有篇研究文章说,『不管是针刺经穴“得气”或练气功“入静”后,在一些人身上可以激发出一种纵行沿经络线循行传导的感觉,其传导速度远低于神经电冲动的传导速度,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循经感传”。而有趣的是,这种感传路线非血管内扩散,也与淋巴系统无关,反而与古人描绘的十四经脉走向一致』。」

  也许有人会说:「武侠小说中谈到打通任督二脉,不就不是匡人的啰!」

  没错,有位很虔诚的老菩萨,她在静坐的时候,就是真的有气由臀部延背部的脊椎往头顶上百会穴至前面头面正中线,再往下走。而一位资深医师曾用『红外线热象仪』照这类的人,发现他们任督二脉的线条比起一般平常人来的粗。不过,打坐、练气功(太极拳、外丹功、香功..等等),撇开宗教信仰不说,它确实能调息养气,保健袪病,令身体更健康,更有活力,只要别走火入魔就好!

气的作用
为何调息养气可以如此呢?因为这种调息法,可促进推动『气』的运行,使机体产生抵抗力,达到保健袪病的目的。增加气,就等于加强免疫抵抗能力,因为“气”有很多作用!

一、防御作用:它能卫护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

二、温煦作用: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调节维持人体正常体温。

三、固摄作用:对血液系统、排泄、如汗液、血液、尿液有控制之能力,使其有节制的排出与固摄。

四、气化作用:让精、血、津液有相互生化作用而活络脏腑,产生作用。

五、推动作用:推动血液、津液流通与气的运行于全身而带动脏腑,经络的生化活动,促进人体的发育与生长。

六、营养作用:作为物质的“气”对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具有营养的作用。

所以学会调息养气是个很好的强身保健法。

气的定义
“气”在中医的定义是什么?我们老祖宗认为『气』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总根源。这种概念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便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石。“气”在中医学中,具有一字多异的特点,“气”可以作为『物质』,有作『功能』,亦有作为『气候』。其实就单单《内经》一本书,提及气的地方就有2810处,而论述气的名称就將近303种了。像正气、真气、精气、神气、营卫之气、经络之气、脏腑之气、宗气;病理的邪气、六淫之气、七情之气等....多到令人会头昏脑胀!不过,也不必太去深究这些诸多名称,毕竟它们是因为分布部位不同,能量、频率、状况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罢了,代表着不同的生理、病理意义,只要知晓它们共同的作用,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就好。

什么是『营气』和『卫气』
中医中提到的『营气』和『卫气』是人体主要的二种元气:气走在脉外,分布全身,沿经络循行的称为『卫气』;在皮表上有一定聚会的地方,就是我们常说的穴道(气穴);而具有滋养五脏六腑转为血的称为『营气』。人能活着,就是这些“气”在升降出入、循环转化,推动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如此规律的运行(和),通畅无阻(通),以保持机体的健康。若气失去平衡或气的运行受阻(不通),那各种疾病都会发生。所以,人会生病,也就与“气”有密切关系。

百病生于气也
气对于人之重要,可用一句话来形容,『百病生于气』。
假如某个器官的气不足,则压力不足,器官中微小动脉括约肌打开时, 血液就没有力量射入微血管中而营养组织,所以此器官就因气之不足而缺血,自然就缺营养,缺氧及抵抗力等,进而代谢之废物累积,久而久之,百病皆可由此而来。

气的疾病
也许有人会再问:「气喘是不是就是属于『气』的疾病?或者其他是?」是的。气病的范疇相当广泛的。归纳起来有气逆、气滞、气郁、气虚。像气喘是属于肺气上逆(气逆之一);有人常常打嗝、干呕、噁心呕吐是『胃气上逆』;有些人一生起气来,突然昏倒,失去意识,四肢厥逆,口噤眼开,这是肝气逆乱的气厥。

  而第二类气滞:如鼻塞就是肺卫气滞;肠胃气滞会胃满闷胀,便秘不通,肢体气滞会局部麻木肿痛,瘫痪不仁。

  一位57岁的患者,15年前因为胎死腹中又因为与先生感情出现问题,一股『气』无法嚥下,之后就觉得胸前的皮肤有一团圆物,压下去会哔哔作响,压迫后会感到气到处跑窜,有时会乱跑到鼻梁骨、有时到后背,有时到左足,有时喉咙会异物感,矢气后会舒服。这是因为情志不遂,造成『肝气郁结』,气机调节功能失常,而出现『气走窜』的现象。这是属于第三类的『气郁』。这类的问题可用半夏厚朴汤、四逆散..等疏肝解郁法加降逆的药来治疗。

  而最后一种『气虚』,在临床上就更多见,有『表虚』、『中虚而清气下陷』、『气虚不摄血』..等。

  像老人家容易感冒,稍动就流汗,汗出后感到很疲倦,气短,身倦懒言,面色晃白,苔薄白,脉缓滑无力,这是『表虚』,可选用『玉屏风散』来预防感冒,减低感冒次数。当然感冒当时就不能服用了。

  而像子宮下垂、胃下垂的,在中医辨证可以是『气虚下陷』,就会选补气升提的补中益气汤类来治疗。

  妇女经来大量不止,或点滴不停很久,有便血,尿血,皮下出血,辨证是属于『气虚不摄血』的,可考虑用归脾汤类来治疗。

  以上只是举例而已,临床上还有其它更多的变化,最好亲自去给中医师诊断治疗才最为安全准确。

P.S 周中医师已茹素十年,且有其专属的个人网页与讨论论坛,如有其他问题,亦可前去讨论论坛中询问。网址:http://www.chownet.com.tw/ 

 
◇ 回目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