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初坐在大學食堂,目光搜尋著面前鋁製餐盤,用筷子把肉一塊一塊挑出來,到今天身在異國,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一日三餐,我的素食之路不知不覺已經走到第六年啦。六年時光改變了周圍太多的風景人事,那時跟我一起嘗試吃素的室友已經投向肉食主義者陣營,三年前我也從北京搬到了一個叫奧斯陸的完全陌生的北歐城市。雖然還是素食者,但飲食習慣和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簡單說說到挪威後我是怎麼吃素和繼續熱愛吃素的。最好能對來北歐遊玩的素友也有些幫助。
剛來的時候還是蛋奶素。雖然真愛是亞洲美食,但對地道的西餐十分好奇。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窺探,發現不能把自己的胃交到北歐人民的手裡。挪威本地名菜大多以魚肉為主,可憐的蔬菜沒有地位。我第一次買到南瓜(不是奶油瓜)是在萬聖節前夕(其他時段竟然買不太到),售貨員反應如下:“你要做南瓜燈嗎?……吃?哈哈,開什麼玩笑。”不是誇張,本地人對蔬菜的認識極其有限。再者,奧斯陸是世界上物價第一高的城市(和東京不相上下),餐廳用餐昂貴,一盤七拼八湊的素菜可能也要100多克朗。除了忙得沒時間做飯的人,誰會樂意“享用”?
那麼亞洲餐館呢?每次偶遇中餐館,我都會懷著“啊,能不能吃到素的家鄉菜”的心情去瞟一眼菜單,結果眼前總是一片葷腥,讓人對這邊所謂的中國菜的狹隘感到失望。
經常外食的希望是渺茫了,只好把胃交到自己手中。時不時去去亞洲商店,即使技術不夠嫺熟,憑著記憶,也能做出一些中餐,日本料理和韓式料理,熟悉的日思夜想的味道。西餐的話,除了現成的麵包乳酪水果等,大部分食物是自己買來食材自己搭配製作。靠著網路和書上的食譜,我嘗試了某些挪威菜的素食版和不計其數的蔬菜/水果沙拉、披薩、煎餅、義大利麵、漢堡、濃湯、甜點、咖啡……我在國內不大喜歡吃西餐,但來挪威之後,自己做得開心,吃得也開心。我相信地道的食材是關鍵,儘量買產地明確,價製作工藝好的食材,吃下去感覺才對。
對不排斥西餐的朋友或者蛋奶素的朋友,推薦這邊的麵包、乳酪和咖啡(這邊牛奶也很新鮮,與國內牛奶口感不同,但我很少喝牛奶,不做特別推薦)。在像Apen
Bakeri,Samson Bakeri和Godt Brod這樣專門的麵包店裡能買到原料、形狀和口感不盡相同的麵包,大都非常好吃營養,也容易找到純素的麵包,與國內常見的白麵包和所謂的全麥麵包有天壤之別。個人最喜歡剛烤出爐,殼脆,芯裡略濕的品種。還認識了一種叫作knekkebrod的以黑麥為主要原料的扁平餅乾,據說源自瑞典,從前是窮人的主食,但現在在挪威很受歡迎。貨架上擠滿了種類繁多的knekkebrod,原味的,夾心的,添加額外礦物和蛋白質的,適合當早餐的,圓的,方的……應有盡有,價格也很親民。許多挪威人不習慣吃熱的早餐和午餐,會簡單地用麵包或者knekkebrod搭配乳酪蔬菜水果等食用。總之,只要你不是狂熱的普通白麵包愛好者,就可以這裡的麵包世界找到營養豐富又選擇多樣的主食。
說到乳酪,各個超市、食品店和農貿市場都能找到不少品種的美味乳酪,搭配喜歡的果醬水果餅乾等,都嘗個遍也無不可。其中有一種叫作brunost(棕色乳酪),是挪威引以為豪的自家產羊奶乳酪,通常也分好幾種,口味從輕到重,有原味的,也有加入香料的。耶誕節期間,商店還會賣專門為聖誕製作的口味(加入了肉桂粉和小豆蔻)。最好再用產自挪威的乳酪刨刀來刨乳酪片,感覺就更地道啦。這裡的咖啡店也讓剛來不久的我感到驚訝,那會兒根本沒有星巴克之類的咖啡連鎖店(我正好也不喜歡星巴克。一兩年前星巴克在這裡開了分店,幸運的是生意沒有預期的好),本地低調而溫馨的小咖啡店們牢牢掌握著人們的心。Java,Mocca,Fuglen,Stockfleths,Tim
Wendelboe等都是響亮的名字,《紐約時報》記者在幾年前也曾撰文稱讚奧斯陸有世界上最好的咖啡。因為離家近,個人經常去的是Fuglen。許多咖啡店和食品店也能買到上好的咖啡豆,拿回家研磨沖泡,也非常好喝。
大約兩年前,開始每週四天吃純素,三天蛋奶素。吃純素讓我對食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迅速膨脹,開始找到了越來越多豐富餐桌的食材。本地超市不說,在亞洲人,中東人或土耳其人開的食品店和有機食品店,如rotter,sunkost等,都能找到許多好東西。不常見的或有機的食材價格較高,但有機會總會試一試。
以下列舉一些來挪威之前沒吃過或偶爾吃但現在經常吃的東西。主食:麵包房的麵包,knekkebrod,各類麥片,從義大利食品店買的各種義大利面,各種麵條(有機食品店會賣些有趣的品種,比如南瓜和大麥結合的麵條),藜麥,庫斯庫斯,奇亞籽,糙米,廣泛的豆類,堅果……水果:新鮮無花果,各種漿果(挪威的森林秋天盛產漿果),挪威蘋果(這裡的蘋果是酸中帶甜的小蘋果,蘋果樹在郊區人家的花園挺常見)。飲料:強化豆奶,杏仁奶,大米奶,大麥飲料,素優酪乳,咖啡,茶(這裡有一家經常光顧的好茶店Le
Palais des Thes)。蔬菜:挪威土豆(挪威人引以為豪的主食),綠色和白色的蘆筍,牛油果,羽衣甘藍,各種根莖(現在還有好些叫不出名字),各種生菜。仿葷:素奶油,素乳酪,素香腸,素漢堡,在亞洲店能買的各種仿葷……
隨著素食越來越受歡迎,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素食餐廳,外食的頻率也漸漸增加了。首先就讀的奧斯陸大學的食堂就和這邊動物保護組織Noah合作推出了“無肉星期一”,平日也有供應素食的視窗,幾乎每天菜色都不一樣,沙拉區也有很多素食可以選擇。城區裡經常去的餐廳有Krishna(提供印度風150kr的蛋奶素/純素套餐和小甜點),兩家Loving
Hut(越南系純素餐廳,也提供西式漢堡和各種生食,菜色豐富),Noodles(自己選蔬菜搭配麵條的速食店),Fresko(非常適合吃brunch的有機餐廳,略貴),Funky
Fresh Foods(純素生食餐廳,有美味的蔬菜卷,五彩的思慕雪和漂亮的生食點心),家附近的墨西哥餐廳的素卷餅,便利店Deli
de Luca的春捲和藜麥沙拉……英國人Sally和她的同事做了一個叫作Vegan
Oslo(現在正發展成Vegan Norway)的APP,為生活在奧斯陸或來奧斯陸旅行的人畫了一幅城市素食地圖,地圖還在不斷擴大中。我會用它做參考,計畫將來去更多地方探一探。
雖然自己探索了很多,但吃素並不是孤獨的事情。在讀書期間,參與得最多的社團是學校的“菜園”,社團學生們在學校的一角開闢了一塊地,自己種蔬菜,可以稱作“有機農業”吧。社團裡也有幾個素食者。我們把種子帶回家發芽,然後把苗移植到菜園。幾年來,我們收穫頗豐,社員們經常站在地裡,就那樣隨手摘菜和豆子吃。今年,我摘回來許多新鮮番茄,生菜,羽衣甘藍和大蒜。除了參與到自種蔬菜的活動中,也會在Facebook上的挪威素食小組裡分享點子和自己做的菜(選擇分享的大多是挪威人不太認識的亞洲系素食,希望有人能通過我的分享發現更多新東西)。
雖然這篇文章裡說了很多西餐和在這邊新發現的食材,可並不代表我拋棄了亞洲的美食。至少50%的飲食還是我鍾愛的亞洲系,只是覺得蕃茄小屋的讀者對亞洲系素食可能已經很有心得,就不贅言了。總之,在挪威,即使有些記憶中的美味總也得不到(亞洲商店食材不全),吃素的經歷還是樂趣多多的。
很多人可能說起吃素,會覺得不知道吃什麼,覺得味道平淡選擇太少或是營養不足,我總覺得那是因為他們不懂去發現,被既有的習慣和思維所束縛……至少對我來說,吃素讓我對這個世界保持好奇,這好奇心讓我踏出一步又一步,去品嘗世界上更多的美食,而不以殺戮其他生命為代價。熱愛素食和吃素也給在異鄉的生活帶來了很多色彩和好心情,特別是在挪威漫長的冬天,從烤箱,蒸籠或者鍋裡盛出色澤鮮豔、熱氣騰騰的菜簡直是一天中最有滿足感、最令人安心的時刻。不管你在世界上哪個角落,我也希望你能在素食中找到樂趣,找到一個安身之所,感到平靜,充滿靈感和活力。
圖: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Norway_in_the_world_(%2BJan_Mayen_and_Svalbard)_(W3).sv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