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为什么重要,以及如何习得

 

 

文.授权/Paula Moore
译/Lizzy
版权/蕃茄小屋

 

  化思想家罗曼•克兹纳里克(Roman Krznaric)说,同理心“是一种理想,它拥有同时改变我们自身的生活和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力量。”好消息是,除非你属于总人口里完全缺乏同理心的那2%(比如:心理变态者),同理心是一种可以培养和深化的技能。

那什么是同理心呢?在他的最新着作《同理心:为什么重要,以及如何习得》中,克兹纳里克首先解释了同理心不是什么。同理心不是恻隐之心,后者暗含着怜悯,同理心也不仅仅是慈悲,后者意味着分享他人的痛苦。(克兹纳里克提到,佛教概念里的慈悲含有更多同理心的意思,但他建议將这两个术语区分开来。)同理心也不是“黄金定律”。他认为真正地有同理心,意味着我们需要超越“黄金定律”,去实践“白金定律”:“像他人所希望的那样对待他人。”同理心是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们的感情和渴望,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并通过这样的理解来指导自己行为的能力。

这也许需要极大的努力才能做到。

此书用大部分篇幅描述了富有同理心的人该养成的六个习惯,包括有意识地去认识他人的人性和观点,寻找那些能让你沉浸在陌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里的实验性冒险,培养对他人的好奇心,在与他人互动时卸下你的防备和“面具”,以及真正地去聆听。克兹纳里克说我们还必须“超越常规地扩大我们的同理心……用更加冒险的方式去为他人设身处地。”这意味着面对被我们当作“敌人”的人时也要盡最大的努力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管对方是一位关系疏远的家庭成员还是跟暴力冲突有关联的某个人。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停地想像试着站在沃尔特•帕尔玛(Walter Palmer)的角度看问题——像我之前说的,拥有同理心并不容易。

克兹纳里克还列举了历史上许多將同理心化作行动的勇者——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这位曾经的纳粹支持者广为人知地成为了最受尊敬的大屠杀救援者之一;产品设计师帕萃西娅•摩尔(Patricia Moore),她用层层乳胶將自己伪装成老人去体验生活,最终推动了美国残疾人法的通过;还有阿拉伯之春和佔领华尔街的示威者,以及揭露种族主义和对移民工人的剥削的卧底调查记者们。

克兹纳里克认为,一个不太容易发现同理心的地方是互联网。他相信真正富有同理心的互动必须发生在面对面的情况下,而社交网路容易滋生出流于表面的人际关系。儘管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的行动主义,比如在网上签署请愿书,有它的一席之地,但他认为我们不应该被误导去相信这样的行动可以跟真正的政治行动划等号。就像在加利福尼亚海岸委员会为海洋世界提出的蓝色世界项目举行听证会时大批支持者到场所证明的那样,人们亲自出席活动依然是极其重要的。

克兹纳里克只用了很少的几页讨论將我们的同理心延伸到其他物种身上,但他的确认识到我们需要一种“态度上的转变……这样物种间的同理心才能成为一种被人们接受的文化规范。”儘管如此,参与任何社会公平运动包括动物权益运动的人们肯定能从实践书中所写的那些习惯中受益。“如果我们渴望同理心能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去实现它的革命性的潜力,我们必须让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变产生,让通过他人的眼光看世界变得像过马路先看两边一样自然。这个转变已经在发生了,”他写道,“但为了让它延伸到更广阔的地方,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