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中药与水煎药

文/周莉蕙 医师

 
 
 

  表哥的同学萧先生,是一位47岁的少年阿公,就住在附近,常常带着他的『黏巴达』大孙女来看诊,把我当成家庭医师,有任何问题不是电话询问,就是亲自来看诊。元月九日一早他因上吐下泻、喝水即吐、畏冷、头痛、鼻塞流涕,前来就诊,看完诊后我嘱咐道:「服用此浓缩药粉『五苓散』加味,是要与稀饭上面那层米汤(白饮)一起搅拌服用,每2小时服用一次,6小时后若已不再吐,间隔可拉长4∼6小时。妳现在是肠胃型感冒,可以的话,中餐不要吃了,让肠胃稍作休息,晚餐若不再吐,才开始吃清淡的食物,如稀饭。」

  萧先生微带病容的问道:「吃药帖会不会比较快?每次病情较严重,妳不都是开药帖的吗?又为何要用米汤来配药呢?」

  我解释道:「因为妳喝水就吐,表示水停在中焦,胃失和降,煎剂是要喝一大堆水的,所以用粉剂会比较好。而且配白稀饭可以保护胃壁、益胃气,《伤寒论》的五苓散用法,就是用它组成的五种药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另外,若口渴,温水一小口慢慢吞,不要牛饮,不然又要吐了哦!」

  二天后(1╱11星期五)复诊,萧先生说到了当天的晚上就已不再吐了,于是精神抖擞地坐下聊起天来。

科学中药应该称浓缩药粉
好学的萧先生问:「对了,想问妳一个问题,妳那天有说是浓缩药粉,我没听错吧!一般不是都叫科学中药吗?」

  我随手在网上找到这段话,照着上面唸给他听:『中药粉是科学的中药,那中药的汤剂、丸剂、膏剂就不是科学的中药吗?今日的科学中药应该要叫『浓缩中药粉』才合适。为什么?原因有二:

一、中医用药讲的是膏、汤、丸、散(药粉、药剂),什么病要用膏?什么病要用汤剂?什么病要用丸?什么病要用散(即药粉=今日的科学中药)。膏、汤、丸、散所治之病各不相同,对病的疗效各有其长处,乃先贤几千年的累积经验,不能拿膏剂来替代汤剂,亦不能拿散剂(科学中药)来替代汤剂,否则疗效会大打折扣,今日的科学中药实际是误导了大众使用中医药的科学方向。

二、中医用药处方,讲究的是「君臣佐使」,每一处方中所用药物的份量因人、因病、因时、因各种情况而有不同,今日科学却將病患,不管病情如何而视同一规格化,实际是逼迫医生谋杀部分病患的科学,以迁就卫生主管当局的科学,实为今日大众健康的劫数与公敌。』所以我才说成「浓缩药粉」啊!

  「了解,了解,所以我现在适合用药粉就是了。」此刻他又问了:「浓缩中药怎么做的呢?是不是就像妳说的直接拿生药捣碎就好?」

浓缩中药如何制作
「当然不是。磨粉中药材是未经煎煮的生药直接磨成粉状而成,其卫生条件包括微生物数量、残留农药及重金属..等,常都不能符合标准。而浓缩中药是以先进的GMP(优良药品制造规范)提取浓缩技术,提炼成即冲即溶的颗粒,免除煎煮中药的繁琐。而中药材磨粉则不溶于水,药效因未经浓缩而偏低。呃....所谓GMP就是优良药品制造标准,要获得优良药品制造规范之认证资格,需经过各项查验并符合标准之后,始取得政府认证:如设备材质及清洁、制造的方法与过程、品质的检验、原料及制品的保管、组织及各有关作业人员应该遵守的要点..等等。目前卫生署只准各药厂按照古籍方剂、经典(如: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医宗金鑑、太平惠民和局方、万病回春、外科正宗等)所记载的方剂加以组成、制成『浓缩中药』。依照厂商所标示,其生药与浓缩后的「浸膏」药液比例约为五倍,再以百分之三十三左右的淀粉与浸膏混合干燥而成。安全卫生,服用简便。只不过,有些人会抱怨吃药后变胖了就是。曾经还有位女性患者,因此而拒绝再服用浓缩药粉的呢!」

浓缩中药与水煎药那个疗效较好?
萧先生露出惊讶的表情道:「这未免太夸张了吧!」随后又问:「我记得妳说过,一帖水煎药帖的疗效,差不多等于是三天药粉的功效,对吧!」

  「这是老师们他们临床的经验。但有些用药粉疗效也很快,还是要看病程,何种疾病,而选择合适的剂型。喏,给妳看一篇拷贝下来的段落:『阳明医学院药理学研究所副教授黄启刚表示,在他以科学方法试图解析煎药与科学中药粉,何者对人体的疗效较佳时发现,如在同一重量之下,水药与药粉的效果一样好,而科学中药虽然较方便民众服用,但目前市面上所售的科学中药,在外包装上所标示的剂量,明显较水药的剂量不足,遂使治疗效果大大折扣。』这就是为什么,病情严重一点的时候,请妳们2∼3小时服用一次,不然就给煎剂的原因了。

  一名经销科学中药的药师表示,由于国内中药市场竞争激烈,各家业者为了能抢进中医院,莫不使出浑身解数,折扣战或送赠品等手法都与西药市场相同,以某家制造的科学中药为例,其医院进价甚至只有批发价的四、五折。

  这名药师指出,由于健保采取中医总额预算制,并且只给付科学中药,因此,各中医院如果能把中药的进价成本压得越低就赚得越多。许多财团法人医院或公立医院若选择低价标选用中药时,也造就科学中药恶性竞争的环境,使得正派经营的药厂根本无法得标。

  由于科学中药价格的恶性竞争,业者为了降低成本,品质也就「向下沈沦」。台北市一名兼营科学中药的药师透露,部分药厂除了大量选用价廉的药材外,更在制程偷斤减两,根本未经煎煮、浓缩过程,竟直接把药材磨成粉末,就封装上市。另一名药师也说,在科学中药的制造过程中,需经一道消毒与吸附过程,但有的中药厂为了节省成本,不是草草了事,就是采用低成本的吸附剂,也影响品质。不过,妳放心啦,我们签约的这家厂商是GMP药厂.符合标准生产,很有良心道德的。」看他一副越看越吃惊的模样,我当然要立刻解释一番啰!

如何分辨浓缩药粉的品质呢?
「还好!还好!」萧先生拍拍胸膛,一副惊惶失色:「那我们怎么去分辨浓缩药粉的好坏品质呢?」

  「非常困难!目前的浓缩药粉都是粉状,很难从外观去分别优劣,所以有学者专家利用TCL(薄层层析鑑别)、HPLC(高效液相层析)、DNA、组织切片、finger print(指纹图谱)、甚至“毛细管电泳”等总总方法,去鑑定分析,期望未来的中药品质更安定、安全、正确、均一、又有效!」

浓缩药粉服法注意事项
萧先生停顿一下想想后又问:「那....浓缩药粉除了上回提及用米汤配,还有没有其它的服法要注意的呢?」

  我说:「当然每日服用剂量及次数,要遵照医师指示服用。如川芎茶调散配着茶一起喝,疗效加倍,但其他的药盡量用温开水服用,最好不要混合其他食物、牛奶、乳汁调送。也可以放到空杯中,加入适量的温开水搅拌后服用。」

浓缩药粉哪里买
「对了!」萧先生突然提及:「刚说的川芎茶调散,如果我想买浓缩中药,除了妳诊所外,还有那里可以买的到?我家备了一罐川芎茶调散,也想介绍宜兰的亲戚朋友买来当家庭常备药。」

  我答:「一般的中医诊所、中药房,以及各大GMP药厂都会有,但有些传统的中药房或中西药房进的方剂种类不多,单味药更是少,而且有病还是请他(她)去看医师,会比较准确安全些,妳说是吧!」

浓缩中药与水煎药各优缺点
萧先生点点头表示认同,接着又问:「那水煎药与浓缩药的优缺点可以再讲详细一点吗?」

  幸好还没有患者来到,我微笑着说:「水煎药的优点有:

  第一,有些疾病较严重,或者是突然急性发作,当然以水煎药的效果较好,控制好之后再继续使浓缩药粉。

  第二,浓缩药粹是已经做好既定的成方,使用上没有办法减味,只能加味,所以妳们可能吃到不少的淀粉;而水煎中药可以依患者的体质、证型等,精挑细选药物,经由不同的煎熬方法,等于帮患者量身定做,所以应用最灵活,效果也比较好。

  第三,有些方剂要大量使用某种药材,例如黄耆要用到一两甚至二两时,若制成科学中药,要加赋形剂,患者不一定吃得下如此大的剂量,所以以水煎药为宜。

  而水煎中药的缺点当然就是现代人忙,不喜欢费时、费力地去煮它。有时用高贵药材,长期下来也是需花一笔费用,不见得每个人都付得起。而且品质参差不齐,如果买到品质不好的,药效反而会比科学中药差。另外煎药技术对药效的影响很大,技术不好者,会使药效大打折扣;而且像妳这现在这样,不宜喝进太多的水,或是有些疾病是对于水分摄取不宜过多的,都不太合用。

  浓缩药粉品质稳定,携带方便,安全卫生,日常三餐服用简便,适合于病症单纯及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使用,也方便小孩服用。所以究竟要选择水煎中药或浓缩中药,必须视疾病种类、病情严重度及需求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不过现今的健保只给付科学中药,水煎药是不给付的,所以一般诊所都是以浓缩中药为主,再辅以水煎中药来治疗。」

  此刻,有患者来了,我再次叮咛:「萧先生,不好意思,有其它客人,咱们下次再聊。妳目前不适合生冷、油腻难消化和辛辣臭恶的食物,所以趁这周休二日刚好在家好好调养妳的胃一下啰!」

  「谢谢,妳还有病人,不打扰了,再见。」萧先生笑了一笑说。

  「拜拜。」

P.S 周中医师已茹素十年,且有其专属的个人网页与讨论论坛,如有其他问题,亦可前去讨论论坛中询问。网址:http://www.chownet.com.tw/


 
   

 ◇ 回目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