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鲜栗羹

文/心雨

 
 

【由来典故】

  桂花香味浓厚高雅,除能入茶,亦能入菜,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桂花的花期都在中秋节前后,故有「八月桂花香」、「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这道素食名菜「桂花鲜栗羹」的典故则与桂花的由来有极密切的关系。

  相传在唐明皇时的一个中秋夜,在杭州一带,天上降下一阵「香雨」。原因是月中嫦娥见到杭州西湖的迷人景色,禁不住翩翩起舞,震得月中「天香桂子落纷纷」。当时,杭州灵隐寺的德明和尚正在积善厨中烧栗子粥,这些从天上掉下来的香花正好落在粥中。清晨,众僧吃了这种粥,都说特别好吃。德明师父便把散落在寺院中的桂子拾起来种在对面山上,并称它的香气为「天香」。第二年中秋节就成树开花了。这座山就叫「月桂峰」。 后来种的人越来越多,西湖四周和街巷庭院都可见到。而桂花栗子羹粥,经不断改进,配以着名的西湖藕粉,便成了现在的「桂花鲜栗羹」。

  另一个传说是,在唐明皇时,有一年中秋之夜,月光分外皎洁。「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月亮上广寒宮中的嫦娥,不免凭栏凝望人间,只见杭州风景煞是好看,触景生情之余,不禁舒袖翩翩起舞。此时,吴刚为嫦娥舞姿所陶醉,便高兴地敲着桂树打的拍子,直敲得桂树抖动,「天香桂子落纷纷」。嫦娥见此暗自思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何不把这落下来的桂子传给杭州,让月中桂花在人间天堂飘香。于是,她便止舞拾起桂子不停地掷往杭州。当时在杭州灵隐寺有位叫德明的烧饭师傅,清晨起来,见天数珠玑似的小粒从月中落在烧栗子粥的锅中,他把这粥煮好分给众僧吃后,都说异香扑鼻,味道奇美。他又把所情景告诉众僧,大家更是称奇。随后,他还把拾到的桂子种植在山坡上,次年便开出了许多桂花。

  自此,杭州地方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桂花树,后在当地厨师的改进下,采用桂花、栗子、西湖藕粉烹制成「桂花栗子羹」这一人间美食,一直流传至今。

原料:鲜板栗,糖桂花,白糖,藕粉。

制法:先將板栗用刀顺直斩一刀,放在开水锅内煮五分钟,把锅端离炉头,少加些冷水倒入大碗内,趁热剥去皮壳,放盘内上笼用旺火蒸五分钟取出,切成如小手指大的丁;炒锅洗刷干淨放在旺火上放入清水,倒入栗子肉丁,白糖烧开时,撇去浮沫放入糖桂花,用藕粉加清水调稀勾芡,便成稠浓羹汤,倒入碗内即成。桂香羹稠,具有补中养胃滋补强身之功效。
特点:色彩绚丽,栗子片脆嫩,藕羹稠浓,桂花芳香,清甜适口。

注:
桂花入药能化痰生津,桂花的果实「桂子」有暖胃、益肾、散寒的功用。《千金方》说:「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栗果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功效。」唐代《食疗本草》介绍以栗壳煮汁饮服,可治翻胃及消渴。《本草纲目》中说:「栗气温,无毒,益气厚肠胃,令人耐饥。治肾虚,腰腿无力,疗筋骨断碎」, 「栗可治肾虚」。

  栗子也是老年人最好的滋养品。《礼记》载:「子事父母,妇事舅姑,枣栗饴蜜以甘之」。明代李时珍把板栗与莲子相比:「其仁如老莲肉」。尤其是老年人,每天早晨吃2∼3颗栗子,对身体大有好处。据说,清朝慈禧太后特别喜欢吃栗子,而且每餐必备,有助于她一生体健、皮肤娇嫩、润泽。她活了73岁,有人认为,她一生所以能保持体健、肤润、容美,是和她常吃栗子有关,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 回目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