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

精进料理的历史探源(二)

文/镜子

 
  本受古代传统神道的影响,在部分阶级里流传着避食肉鱼,清身淨心「洁斋」的习惯。因此,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时,日本人很容易就接受随之而来以佛教戒律为基础的精进料理思想。

  佛教在日本传播的奠定,主要是在圣德太子时代。当时圣德太子积极采纳并以佛教思想来治理国家,因而才有后来的以佛教为根基的「飞鸟文化」。 在天武(TENMU)天皇时,更因为宣佈了一项法令,禁止了僧侣肉食且限制僧侣的饮食范围。在当时烹饪技术尚未发达,仅是生吃,或者在煮熟的蔬菜里加些醋、盐、酱(盐淹汁、酱油)等简单烹饪法。在日本文学史上和《源氏物语》并称平安时代之文学双璧的《枕草子》里记载有「SHOJIMONO ITOASIKI」一词,其中的「SHOJIMONO」指的是「精进物」,因此可推敲大概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称僧侣们的饮食为精进料理了。日文的「ITOASIKI」是非常难吃的意思,因此可以想像当时的精进料理有多简便和不好吃。

  当时日本的普遍饮食习惯是一日早晚二餐。午餐只有进行激烈劳动的人为了填饱肚子才吃的,而吃午餐的人普遍被认为是品行不好的人。

  平安时代,在日本的奈良出现了两个影响后代非常重要的佛教支派,一是比叡山的天台宗,另一个则是位于高野山的真言宗。中国文化也大约是在这个时候传入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方式。但这仅限于贵族和上层僧侣,平民老百姓仍然维持着一日二餐的粗茶淡饭习惯。但寺院里举行正式法事与法会时则可以尝到斋戒的精进料理,之后精进料理便以此形式为基础形成。在日本精进料理一直保持着当时的古代食谱。

  到了镰仓朝代,在战乱和天变地异的乱世中,民众生活贫苦,在佛教「末法思想(佛陀涅槃后2000年佛教衰败世界混乱的思想)」的影响下,淨土宗、淨土真宗、时宗、临济宗、日莲宗、曹洞宗等新兴教派应了当时民众的期望而出现。

  早期的日本佛教是以贵族与僧侣为中心的信徒,这些新兴的宗派恢复了佛教原本的教导,以解脱民众的苦难为目的,并以通俗易懂的教化方式来宣传佛教。

  因此,当时佛家的思想比起佛教文化等更加广泛地在老百姓中推广开来。而精进料理也随着各个宗派的教导在全国上下流传起来,让一般家庭也能吃上所谓的精进料理。之后淨土真宗的开山祖师爷∼亲鸾上人改革了联结权力的腐败旧佛教,为了普及百姓,自创的门派下允许了被禁止的肉食与娶妻。取而代之,规定了每月定时间禁肉食淨身的「精进日」。精进料理的观念也借此机会普遍到老百姓生活里。

  在精进料理的历史上,曹洞宗的道元禅师对日本精进料理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影响。道元禅师教法中认为,真正的佛法不离开日常生活,因此非常重视日常的实践。因此从起床时的洗刷和入浴、排便等日常行为首,到寺院的打扫、除草、耕地种田等劳动全是佛事修行。道元禅师也特别重视每日必不可少的食事,因此编写了『典座教训』与『赴粥饭法』解说了饮食的可贵。

曹洞宗寺院里的禅僧们都是依照教法把食事当做修行之一自行料理。经过了760年利用寺庙厨房的修行,僧侣们练就出不浪费的料理工夫与技术。此外,僧侣每日的饮食次数在古印度僧侣的规定是一日二食,也就是过午不食。在印度一般的百姓家庭也都是一日二食,在这样的背景下,僧侣一日二食的规定并无特别自豪之意而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只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原有的一日三餐习惯发生了冲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每日的饮食次数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天气比较暖和的印度,一日二食仍可体力充沛。但在比较寒冷的中国一日二食,却有体力不足的现实问题。

  因此,据说中国的修行禅僧们晚上在怀里放块暖石以此充饥。但是这在禅宗独特的激烈体力劳动修行中一日二食体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有了晚餐。依照规定的一日二食(即早、午餐)均要使用正式的碗,边诵经与祈祷等仪式边进餐。而晚餐如「药石」叫法那样,仅是为了维持体力而食的「药」,不使用正式的食器也不必诵经简略完成。「药石」的「药」不是吃饭,而是吃「药」的意思。「石」则取节于把石头放在怀里充饥的「石」。

安山桃山时代创造茶水的千利休和尚,悟到茶与禅共通之处,茶会的食事也能简单填饱肚子而得名为「怀石料理」。这是在上述的抱石故事基础上取名的。即便是供养诸佛法会,早上跟中午的法会供品有蜜汤、糖果点心和茶。早上供粥、中午供饭,而晚上的法会不能供点心和饭,只能供蜜汤。这就是印度产生一日二食思想所在的原由。

  看到这里,「佛教传到中国与日本后腐败堕落的一日三餐」这样的说法似乎是太过早下判断。比如说,在暖和的印度,僧侣有只穿三件的规定。但在寒冷的中国深山寺庙里,冬季如果只穿三件会被冻死。所以印度像是喜马拉雅等高山的寺庙里,都允许着三件以上的法衣。像这样,拘泥于一天应食几次餐、穿几件衣服这样的形式上,反而丧失真实。仔细考究定下这规矩的根本意义所在,以实实在在的佛法方式修行,也有其道理所在。

  另外日本精进料理的发展受日本独特的风俗习惯与文化的影响,产生了许多种类与形式。很难区分体系,曹洞宗派的精进料理大体如下分类:
○僧侣?信俸者的传统精进料理
?展待食(招待来客的料理)
?法事食(正月和节日等季节节日或特?法会日的料理)
?通常食(僧侣们每日的饮食)
?携带食(化?和耕田打扫等劳动带去的便当)
※除此之外还有黄檗宗的普茶料理等其他宗派的精进料理

一般的精进料理
?方便精进料理(不拘泥于食器和品数等形式更有亲和力的简便料理)
?创作精进料理(采纳新食料和不用的文化调理法的料理)
此外修行僧们日常的食事非常简朴而且种类也极少。

比如 永平寺 一般如下:
早餐(小食) 粥?麻油盐?酱菜
午餐(中食)麦饭?味噌汁?酱菜?配菜一品
晚餐(药石) 麦饭?味噌汁?酱菜?配菜二品
这些食物里当然不含任何鱼肉等动物蛋白质。配菜二品是指盛在碟子里的一丁点小菜。只有成年男性需要卡路里的一半。一些刚入门的僧侣,有很容易饿的困扰,但过了三个月之后身体便可习惯这样的饮食,原因是肚子容量变小了。同时排便容易畅通,排泄物不臭而且皮肤会变好。这种饮食方式让人体认到料理的微妙趣味和食物原味。

  此外,修行僧每日的饮食虽然非常简朴,但节日和特别的法会里所食的HARE料理种类很多,还可以吃到红豆饭和乌龙面。

  来客与住宿客人的招待料理更是特别好看,那是僧侣怀着招待的心制作的。旅遊等地的精进料理店属于所谓的「招待」精进料理。修行僧没有道理每天吃喝「豆乳」与「天妇罗」等高级食物的。

  精进料理的形成,如上所述,是有很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是结合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与融合日本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它的料理方式虽简单,但却有诸多禅意于其中。

------终

参考资料:
(1) http://www.tenzo.net/
(2) http://www.boomjp.com/food/culture/jingjinliaoli/jingjinliaoli.htm
(3) http://www.sonoda-u.ac.jp/R/shoujin.htm
(4) http://www.kongohin.or.jp/recipe.html
(5) http://www.kamada.co.jp/syoujin.html

 
◇ 回目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