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請問運動傷害後,關節會腫痛,會遊走,該如何預防它頻繁的發作?
答:因跌撲、墜墮,撞擊、閃挫,壓扎,或日久負重,過度勞損等等原因,會使經絡受挫,脈氣不暢,氣的運行失去正常,血液循環跟著也受阻,導致氣閉血壅,不通則痛,所以就會有骨節疼痛,轉動屈伸不便,甚至會突然疼痛,有時像針在刺等等現象出現。中醫對於關節痛大略有分四型,分別是風痺,寒痺,濕痺及熱痺。像遊走不定就是風痺,因風不定處,又稱「行痺」。有腫是濕痺,會感覺很沈重,所以又稱「著痺」。而痛是寒痺,寒主痛,所以又稱「痛痺」。而風、寒、濕邪久會化熱,或有紅腫熱痛者,就是熱痺。不過一般久病比較少熱象,而多「虛」及「瘀」。
因此,預防頻繁的發作,基本就是要保持氣血暢通,不再壅滯。最簡單的家居方法,就是洗完澡後用吹風機吹熱,類似灸法只是沒有艾草的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而已。若想功效好一點,可以用生薑適量加水煮沸後,趁熱浸或用毛巾熱敷之。因為生薑可以發表散寒,散風寒濕邪。再想更快點好,有時間及金錢的話,可以買當歸0.5錢、紅花1錢、伸筋草1錢、透骨草1錢、海桐皮1錢、乳香1錢、沒藥1錢、細辛0.5錢、薑黃1錢、桂枝1錢、艾葉1錢、五加皮1錢。作法:將上述藥材加水約2000㏄煮開後熄火,放冷至藥液溫度不致燙傷程度(約50℃∼60℃),將患部浸泡藥液中20分鐘。功效有活血通絡、袪瘀止痛。當然這三種方法都是偏寒,久病,有瘀,不是急症也不適用於有紅腫熱痛的熱痺。
風、寒、濕、熱痺在臨床上並不會只有單一一種,而是往往會二、三種合併一起表現,所以以下再約略分幾型,簡易介紹保健食療與運動。
(一)風、寒、濕邪偏勝型關節痛
風邪偏勝的關節痛是疼痛酸楚,游走不定,反覆發作,骨節屈伸不利,遇風冷痛加重。
寒邪偏勝的關節痛是痛的很厲害,有定處,局部皮色不紅,觸時不熱,得暖痛減,遇寒加劇,骨節不可屈伸。
濕邪偏勝的關節是固定不移,兼見局部腫脹,肢體困重,動作費力,好像身上帶著重物,肌膚麻木不仁。
這三種邪氣合而影響的關節痛,可以選用桂漿粥或五加皮粥。
桂漿粥:肉桂2∼3克,粳米30∼60克,紅糖適量。將肉桂洗淨,煎取濃汁去渣。復取粳米淘淨煮粥,待粥煮沸後,調入桂汁及紅糖,文火煮至稀粥成,溫食。日服1次。肉桂有溫補腎陽、溫中逐寒、宣導血脈的作用。
五加皮粥:五加皮10克,粳米60克。取五加皮洗淨,煎煮4小時,去渣取汁,與淘淨的粳米煮粥,待粥成時酌加薑佐料服食。日服1次。五加皮有袪除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利水消腫的功能。
(二)熱邪偏胜、濕熱蘊蒸型關節痛
熱邪的關節痛,皮色焮紅,腫脹灼熱,手不可觸,得冷稍緩,遇熱痛增。當然若是嚴重急症請就醫別再拖。食療可選以下:
薏苡仁粥:薏苡仁60克。將薏苡仁淘淨,加清水適量,煮成稀粥,粥成,酌加冰糖適量。日服1次。薏苡仁有利濕、健脾、排膿、舒筋。
薏苡仁絲瓜竹葉粥:薏苡仁60克,絲瓜100克,淡竹葉20克。將絲瓜連皮洗淨切片,與洗淨的淡竹葉加清水適量,煎沸後去渣取汁;再將薏苡仁淘淨加水煮粥,待粥成時趁熱對入藥汁,隨量服用。每日1次。絲瓜可以清熱解毒、涼血、通經絡血脈。淡竹葉可以清心除煩、利小便。
冬薏湯:冬瓜500克,薏苡仁30克。將冬瓜洗淨,連皮切片,與淘淨的薏苡仁加清水適量,文火煮至冬瓜爛熟為度。食時酌加食鹽調味,日分3次飲服。冬瓜可利水消腫、清熱生津。
(三)瘀痰互結型關節痛
此型的關節是會刺痛,兼脹麻,入夜尤甚,日久不癒反覆發作,局部腫脹皮色暗黑,骨節變形,舌暗有瘀點或瘀斑,皮下結節叢生。
桃仁粥: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先把桃仁洗淨,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與淘淨的粳米煮為稀粥,隨量食用。日服1次。桃仁有活血袪瘀、潤腸通便的功能。
三七丹參粥
:三七10∼15克,丹參15∼20克,粳米300克。三七磨粉待用。丹參洗淨,加清水適量,煎取濃汁。再把淘淨的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對入藥汁,及三七粉,共煮片刻即成,隨量食用日服1次。三七不能高溫煮會破壞有效成份,可化瘀止血、鎮痛活血。丹參有袪瘀活血、涼血清心、養血安神的功能。
牛膝粥:川牛膝莖葉20克,粳米120克。將牛膝莖葉洗淨,加清水200克,煮至100克,去渣留汁。復取粳米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粥將成對入藥汁,共煮片刻即成,隨量食用。日服1次。牛膝有散瘀血,消腫痛,補肝腎,強筋骨。
(四)氣血不足型關節痛
氣血不足的痛是綿綿,日久不癒,酸痛時輕時重。人會乏力,氣短,面黃少華,舌淡,脈弱。
蓮地粥:蓮子20克,熟地20克,粳米200克。先將蓮子用溫水浸泡,發漲後去除表皮及蓮心;熟地洗淨。然後把淘淨的粳米與蓮子、熟地加清水適量,煮成粥,隨量食用。每日1次。蓮子有補脾益腎、養心固精,熟地有補血、益精、補益肝腎的功能。
參耆當歸粥
人參3克,黃耆10克,當歸10克,五加皮10克,粳米200克,冰糖20克。將人參、黃耆、當歸、五加皮洗淨,加清水適量,放入砂鍋內煎煮,取湯與淘淨的粳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可,隨量食用。每日1次。人參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止渴、安神增智。黃耆有補中益氣、升陽固表、托毒斂瘡、利水退腫的功能。當歸補血是治療血分病最常用的藥。
(五)陽氣虛衰型關節痛
此型的關節疼痛延久不癒,其痛悠緩,喜暖畏涼,本身怕冷,小便清長。
續斷杜仲羹:續斷30克,杜仲30克。將續斷、杜仲洗淨,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小時,飲湯。每日1次。杜仲甘溫。是常用的補肝腎、強筋骨、益腰膝的藥物。續斷也叫六汗,跟杜仲功用很類似。
(六)陰血虧損型關節痛
這型的關節痛是日輕夜重,罹久不癒,活動時痛增,如針刺,面赤耳鳴,口干舌燥,五心煩熱,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
仙人粥:制首烏30∼60克,紅棗3∼5枚,粳米l00克,紅糖適量。將制首烏洗淨,水煮取濃汁去渣,與淘淨的粳米及洗淨的紅棗共煮粥,待粥成時,放入紅糖,復煮一、二沸即成,隨量食用。每日1∼2次。首烏可以益精血、補肝腎、解毒、截瘧、潤腸通便的功能。
生地粥:鮮生地25克,粳米75克。鮮生地洗淨、切細,加清水適量,文火煮約半小時,去渣取汁,再復煮1次,使藥液濃縮至l00克左右。繼將粳米淘淨加水煮成白粥後,趁熱時摻入生地汁攪勻,酌加白糖少許調味,隨量食用。每日1~2次。生地有補血、益精、補益肝腎的功能。
桑椹粥:桑椹子20∼30克,粳米l00克。先將桑椹子洗淨,粳米淘淨,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粥成後酌加冰糖少許,隨量服用。每日1-2次。桑椹有滋陰補血,潤腸通便功效。
再來介紹運動,當然是要量力而為,持之以恆,每星期至少四次以上,每次三十分鐘。受傷的關節更需運動,提供簡單的關節運動方法:
1.床上體操療法
頸項運動:坐位。低頭,仰頭,左轉頭,右轉頭,頭部左右旋轉,每個方向各做10∼20次。
手腕運動:坐位。手指伸直、握拳、背伸、掌屈、旋前、旋後。反復練習,各做10∼20次。
肘、肩運動:坐位。兩上肢前伸平舉、上舉、放下;兩上肢側方平舉、屈肘,手指觸肩,放下。各做10∼15次。
擴胸運動:坐位。兩上肢屈曲于胸前,向兩側分開,同時擴胸。反復練習10∼15次。
腰、腹運動:坐位。兩上肢上舉,身體前傾,同時手指觸足趾,復原。反復練習10∼15次。
膝、髖運動:坐位。兩下肢伸直,單側膝關節屈曲,足底著床,復原。左右交替,各練習10∼15次。
趾、踝運動:坐位。兩下肢伸直,腳拇趾背伸、跖屈;踝關節內旋、外旋。反復練習,各做10∼15次。
2.關節體操療法
指關節操:握拳與手指平伸交替進行,握拳時可緊握鉛筆或稍粗棍棒;手平伸時則將手掌與手指平貼桌面,或兩手用力合掌。
腕關節操:兩手合掌,反復交替用力向一側屈曲,亦可緊握啞鈴做手腕伸屈運動。
肘關節操:手掌向上,兩臂向前平舉,迅速握拳及屈曲肘,努力使拳達肩,再迅速伸掌和伸肘,反復進行。然後兩臂向兩側平舉,握拳和屈肘運動如前。
肩關節操:一臂由前方從頸旁伸向背部,手掌觸背;同時另一臂從側方(腋下)伸向背部,手指觸背,而盡力使兩手手指在背後相接。
踝關節操:坐位。踝關節分別作屈伸及兩側旋轉運動。
膝、髖關節操:反復進行下蹲與向前抬腿運動。
慢性運動損傷,雖然有幸得到氣象預知能力,但留下的病根也是很困擾的。有個吃素的朋友問「維骨力」是否是素的,從廠商所提供的資料,是葷的,而很多含鈣的四合一,甚至六合一,都是從牡蠣貝殼萃取出的。而有個食品叫速X真,也是從珍珠鈣,貝殼中提煉出,結果產品外面竟然標示可素食。不過換個角度,把它們當成藥來食用,對身體有益,是可以開方便的,不吃是慈悲不殺而非執著,所以選擇吃不吃,就端看自己的抉擇了。
除了以上的保健與運動,當然吃太多當令及油膩、重口味是會容易復發的。像竹筍、茄子、芒果、香蕉、香菇、芋頭、沙茶醬、甜食、油膩及辛辣、碳酸飲料,以及特殊調理法,如紅燒、油炸等,都可列入少食及禁食食品名單。在門診,對於有筋骨損傷的病患,往往會叮嚀少吃『筍絲、鹹菜、香蕉、旺來(鳳梨)』(用台語發音,有押韻),這也是「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體有衰,則病無由入其腠理」,意思是穿衣服,吃東西都要節制,尤其是對冷熱苦酸辛甘這幾類,加上運動保健做到不使身體衰弱,那麼疾病就不會從腠理進來了。
P.S
周中醫師已茹素十年,且有其專屬的個人網頁與討論論壇,如有其他問題,亦可前去討論論壇中詢問。網址:http://61.71.96.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