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之品味

馬齒莧

文/樹的心

 
 

 家一趟,臨走時媽媽給了我一袋曬干的馬齒莧,黑黑的。她說這個做湯喝味道很鮮美,比大白菜和菜心曬出來的絲毫不遜色。我提過袋子,總覺得自己太幸福,因為有個擅長廚藝的媽媽。很多時候能吃上可口的小吃。任何一種普通的食物在她的手裡都能發生神奇的變化。每次我回家總被塞這塞那。

 就像馬齒莧,第一次見它時,我和媽媽在外面散步,它在一個亂草堆裡,郁郁蔥蔥。莖是紅褐色的,瓜子型的葉瓣分枝四散,每根莖上都有十幾片葉子,兩片兩片地依次左右分開。

 媽媽像見了寶一樣,將它採摘下來。晚上便給我們做了一頓涼拌馬齒莧。燙水而過,放上油鹽,清涼爽口,有點酸,有點甜,有點苦,有點鹹,別有一番滋味。對於那些施過肥打過農藥的蔬菜來講,絕對無污染,又不花錢。那晚我的胃口特別好。吃什麼都感覺香香的。大約是馬齒莧那特有的淡酸吧,促進了食慾。
從此我便記住了它,馬齒莧。

 在海南島時,當我第一次做這個給朋友們吃時,她們都驚嘆這隨處可見的野菜竟然如此爽口。有個當地的朋友甚至跑到農科院,整整辛苦了一天,採摘了一麻袋的馬齒莧回送給我。在炎熱的天氣裡,吃著涼拌的馬齒覓,胃口自是好多了。甚至有一天我突發奇想將它來包餃子,而平日裡吃肉的朋友也吃得津津有味。

 有次在石縫裡竟然也挖到了這種野菜,不禁感嘆它的生命力真是頑強。不需要照顧,就像路邊的小草一樣,遇雨露便飲,霜雪過後,四五月便會生機勃勃。

 後來翻書,才知道這馬齒莧現在很少有人吃,但在古代這是相當重要的菜蔬。莧分為人莧、馬莧。人莧即今莧菜,馬莧即馬齒莧。

 馬齒莧別名長壽菜,瓜子菜。上海郊區農民野生馬齒莧喂豬,管它叫豬圈草。這種馬齒莧科、馬齒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有黃花種和白花種兩大形態類型。黃花種莖帶紫紅色,炒食帶酸味,口感不佳﹔白花種莖葉呈綠色,食用品質較好,近年經馴化為人工栽培品種,植株莖肥葉大,也叫大葉馬齒莧。 美國農業部指出,馬齒莧在營養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它的W-3脂肪酸含量高於任何植物。W-3脂肪酸是一類多不飽和脂肪酸(也有用N-3脂肪酸表示的),它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酸的吸收,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改善血管壁彈性,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利。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胡蘿卜素等。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馬齒莧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致病細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特別是對痢疾桿菌殺滅作用更強。傳統醫學認為,馬齒莧性寒味酸,功能清熱解毒,散血消腫,利水潤腸。

 提著大包小包,回家遇到賣菜的大嬸們會向我呦喝著:馬齒莧,促消化,營養的野菜。一元一把。

 順手買了一把,看著肥嫩的馬齒莧,不禁感嘆這世界的很多植物既能欣賞又能裹腹,真是我們的福氣與幸運!

圖:http://sjmm.loxa.edu.tw/02-03-50.htm
http://content.edu.tw/local/ponhu/houshei/plant/normal4/d7.htm

 
◇ 回目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