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某学苑,后学担任护七──医疗组的医师,也就是师姐们在打佛七期间有任何的小病痛,都找得到第一线医师来解决不适。
此刻医疗室走进二位比丘尼。
甲师父说道:「医师,妳的中药真有效,才一包,我的头就不痛。我不知道中药原来也这么有效呢!」
后学道:「我们这道场是密闭式的,一定要有冷气空调。您们原先没有吹冷气的习惯,再加睡眠减少,抵抗力降低,自然容易招受风寒,所以一包三克的科学药粉──川芎茶调散,疏散风寒,很快在一、二十分钟内就可以解除您的头痛。
」
同组的西医师──琦医师,微笑的听着我俩的对答。
旁边的乙师父也接着说:「对啊!妳昨晚给我的药膏,才擦一次,今天嘴破就好了。」这下,后学不敢再说话,快速送走二位师父。琦医师很好奇的问:「什么中药药膏这么有效啊?」
后学微羞赧的说:「是西药口内膏orabase啦!」然后二人相愣一秒后,在医疗室大笑了起来!怪不得后学不敢说!
因为,这口内膏是美国仙丹类固醇(Dexamethasone),当然有效。佛七期间不必去担心长期抹用的副作用!能立即解除病痛,让师父、师姐们心无罣碍地一心念佛,何必在意是中药或西药呢!
其实疾病疗效的快慢,跟患了什么病有很大的关系。像只出现单一的头痛症状,相信中、西药很快都可以解除病痛。但若出现多项症状,治疗起来一定不比单一症状来的快。还有疾病若是慢性迁延已久,并发多日,跟治疗一位刚得病的人,成效快慢当然有所差异,不论中药或西药都一样的。
<到底要吃多久才会好?>
这时,纠察学长送来一位气喘的师姐。
师姐抚着胸,气促地说着:「很久没发作了,根本没想到要带药上来。可能是昨晚睡的床,舖的是草席,所以才发的。」
「刚好有备支气管扩张剂,您先使用。」琦医师拿给她喷了后,请她在一旁休息顺道观察。
琦医师跟后学聊了起来。
「像这种慢性气喘,您们中医怎么治啊?」
后学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像急性发作,西医真的比中医快!病患及家属根本等不及去煎药,不用中医师讲,自动先到急诊室报到,用喷剂、打针,等病情稳定后,才来中医这慢慢调理,改善体质。中医就会依其体质,去辨证分型:是属肺虚?脾虚?或肾虚。而分别对治,用养肺固表;健脾化痰或补肾纳气来调整。有研究文献显示,经中医调养,可能三到五年内不会再发作、降低复发频率。」
「那中药调理要不要花上一段长时间吃药呢?」
「呵呵..每次都被这样问!『到底要吃多久才会好?』其实每种病各有特色,每人体力各有差异,有些慢性病是真的急不来的。至于所需花费的时间,有医师认为病了多久,就要花相同的时间去治疗。而这治疗好了之后,还要再服用一段时间,作巩固疗法,以避免复发的机会。所以就有服用中药较慢的感觉了。
另一原因是,会来看中医,想用中药调理的,都是病程已久远,拖上数月甚至数年的,或者是年老体衰,更多是长期服药的患者,身体的阴阳早就不平冲了。用中药调理的目的,就是让身体强壮起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抵抗力,由身体自己本身去主动出击,对抗疾病取得平衡。
<治标治本?视情况而定>
因此简单的说,中医治病调理,不过是把不平衡的,调整回原来的正规而已,把不足的地方,加以补足;过盛的,则要清泻,而使身体回复平衡,那么种种症状病征自然而然会消除。
另外,成效的快慢,也取决于每个人对康复的定义不一样。像咳嗽,吃了药,看起来即时见效,一、二天后又来了。像这种只是着重消除症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体质没有回复到正常,当然就会再次咳起,让人以为又感冒了。而中医有时治标,有时治本,有时标本兼治,以至于门诊时,常有些妈妈会告诉后学说,她们的孩子虽然吃中药比较慢,但再感冒的次数都有减少现象。」
在旁休息的师姐气喘已减缓了大半,插了口说:「下山后,可要找中医好好调理一番了啰!」
后学当然是很用力的点头同意。
<对症下药最重要>
待师姐离去后,琦医师开口了:「像中医调理式疗法在医治一些急性疾病,例如急性肾炎、肺炎,盲肠炎等,或一些细菌引致的疾病,相较之下,就显然有不足了吧!医治此类病要用强的药物,例如抗生素、消炎药,速战速决,避免拖长病情,引起其他的并发症,中医怎么办呢?」
「嗯....其实中医也能治疗急性病的。只是每个医师的临床辨证、取方、选药的能力,参差不齐,再加上健保开放,方便民众用科学药粉,而无法遵照古方的煎法服用,疗效降低。再者,中医只开放部分疾病住院,像急症住院需留院观察的,那敢在门诊开一帖药,叫病患自行观察病情变化呢?评估场地资源不足,如何能进一步了解中医疗效的快慢呢?
其实,大陆已是中西医互相结合,找出那种病,用那种药或合并使用,疗效最快、副作用最少、经济成本最低,以佳惠更多的病患,何必再被中医、西医的概念束缚!只要是救人,当然是方法越多越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