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DHL

你腿抽痙了嗎?

文/周莉蕙醫師

 
 

  是否曾經在游泳時發生過腿抽痙,或者睡覺起來時突然發現腿變的很硬,動彈不得,這些都是腿抽痙的發生狀況之一。

  說起來,小腿抽筋在西醫學上名之為「腓腸肌痙攣」,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直收縮的現象,一般是由於人體血清鈣離子濃度下降,使神經和肌肉興奮增高所致。所以多數人都認為小腿抽筋是缺鈣了,但不能因此就將小腿抽筋與缺鈣打上等號。因為除了缺鈣外,貧血、下肢靜脈曲張、營養不良、運動過度、身體疲勞、肌肉拉傷、夏天流汗太多、溫差太大、腰椎長骨刺,脊椎滑脫...等,都有可能引起此症。其實只要有任何因素使血流不暢,血液供應減少,造成局部組織缺血缺氧,令代謝產物積聚於肌肉中不能被及時帶走,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刺激肌肉收縮而引起疼痛抽筋。

  而中醫認為小腿常抽筋,是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所引起。肝主筋主藏血,肝掌管筋的活動,支配全身肌肉關節運動。若肝血不足,血液無法濡養筋肉,就會出現筋痛、麻木、屈伸困難、痙攣拘急的現象,這也是中醫所謂的『血不榮筋』。

  但各種複雜的病因都可能造成所謂的「血不榮筋」,而風、寒、濕、熱等外來的邪氣亦可乘虛而入。所以,臨床常見的類型就有以下幾型:

  1.寒凝筋脈︰今年冬天很冷,想必腿抽痙的人數會增多,即使肝血充足,但寒氣凝聚於筋脈間,「寒主收引」也會阻礙血氣運行,使肝血無法順利輸送到每一個末梢,而影響筋脈的濡養而發生抽筋。所以保暖很重要。這一型病人的抽筋則多發生在很冷的下半夜。除了抽筋外,可能還有頻尿、手腳冰冷、或麻的症候,常見於愛吃寒涼生冷食的人。這類型可用荊防敗毒散加減來溫散風寒、祛濕舒筋。
  2.氣滯血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簡單的說就是血液循環不良,其抽筋疼痛處多數是有固定的地方或一點,其痛如錐如刺。這型多源於外傷,可用身痛逐瘀湯加減來活血化瘀、舒筋通絡。
  3.濕熱蘊結:這類型比較少見,屬體質容易上火或易積存廢物者,常常口乾口苦、胃悶想吐而吃不下、尿黃量少、頭重困倦;由於濕熱阻滯,灼傷筋脈,故易抽筋疼痛,一旦飲酒則助濕化熱,病情加重。可用二妙散加味來清熱利濕、舒筋活絡。
  4.肝血不足︰如更年期以後婦女、長期失眠、經來大量或曾大出血後的人、急性腹瀉、發高燒後、喜食辛辣的人等多屬於這一種。這一型抽痙多發生在半夜一∼三時,正好是經脈運行到肝經的時間。治療此型,白芍甘草湯最常用,可再加木瓜。若血虛甚,四物湯亦可使用。若濕重,可再配藿香、木香、砂仁等來治療。
  5.肝腎陰虛:多是年老體衰或久病纏身,常有頭暈耳鳴、視力模糊、手腳發麻、抽筋、腰膝痠痛等不適。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來調補肝腎。

  中醫治病有分標及本,若是風寒濕熱外邪,屬標,依上一、二、三型治之,但應不忘適時的滋養肝腎,如四及五型,方是治本之道。 
 
  而平常若半夜小腿抽筋痛醒,找不到藥時,不妨DIY來自我緩解痙攣,減輕劇痛。介紹幾種方法:

  一、伸腿後扳:改臥為坐,伸直抽筋的腿,腳掌用力儘可能上翹,用手抓緊前腳掌,動作溫柔稍稍忍著疼痛往後緩慢扳。

  二、熱療法:以攝氏33∼36度的溫水袋熱敷,電毯、暖暖包甚至吹風機,只要令痙攣的肢體血液循環變好就行。

  三、按壓承山穴:承山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道,當站立時,將腳跟提高,可在小腿肌肉的正中,可出現一個「人」字形,在「人」字字形的凹陷處,就是承山穴。在現代醫學解剖中,此穴位於腓腸肌的下方。用力按摩到痙攣緩解。

  四、在睡前使用藥摩法預防,將有切片那面的生薑塗按摩擦小腿肚子,或將生薑搗爛連渣帶汁一起塗擦小腿肚子,然後充分按摩。

  五、平時對鈣及鉀的攝取量,量要注意是否足夠;睡眠或坐下時,將腿升高過心臟的位置。不宜久站。常常改變重心。平時當然要運動,使血循順暢。希望大家在今年能過個最溫暖舒適的冬天。

P.S 周中醫師已茹素十年,且有其專屬的個人網頁與討論論壇,如有其他問題,亦可前去討論論壇中詢問。網址:http://61.71.9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