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13日,波兰籍导演基斯洛夫斯基逝世时,被评为“二十世纪欧洲最后出现的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大师。”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大师要像安东尼奥尼、伯格曼一般对社会制度、民族心理、时代思潮表达远见卓识,欧洲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大师首先是传统欧洲知识份子。

 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说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访谈录中,他说自己年轻时连考两次电影学院,皆失败落榜。在第三次考试前,为逃脱兵役,他必须要装成精神病患者。

 他采取了如下行动,提前半年去心理诊所看病,留下一堆“感觉不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关心任何事,不想要任何东西”的文字记录。果然,他的病史对征兵委员们取得了效果,將他送去军方精神病院检查。

 面对一批有军衔的精神病医生,他详细无比地讲述自己修理电插座的经历,长达三四个小时,详细无比地讲述他阅读过的小说,也长达三四个小时-------最终他得到“此人有精神分裂,不适合服兵役,即便在战争时期也不适合”的诊断。

 他周密的策划能力、临场发挥时的冷静沈着,显露了他的大师潜质。

 在精神病测试结束的第四天,他参加了电影学院的考试,考试提问有“电是怎么起作用的?”“记得《罪与罚》的最后一句么?”——电工和小说,竟然和精神病测试的题目一样,他当然答得很好。

 第三次,他考上了电影学院。

 1993年——1994年,他拍摄出《红白蓝》三部曲,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大师地位。红白蓝是法国国旗的颜色,象征自由、平等、博爱。

 《白色》象征平等,讲述一个在法国的波兰人,莫名其妙地阳痿了,遭妻子羞辱,只得离婚。他偷渡回祖国波兰,作房地产生意,发了——很像中国的情况。他梳了周润发的背头,还要去香港隐居。财富令人自信,他將法国妻子骗来,莫名其妙地恢复了性能力,成功地做爱,获得了夫妻关系中的平等。

 波兰有句谚语“有平等的人,也有更平等的人。”基耶斯洛夫斯基耶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我们都想要平等——我想这绝对不是真的,我认为每个人并不是真的想平等,而是想要更平等。”

 更平等?好奇怪的概念。

 当我们一个人处于劣势时,希望获得平等,而当一个人处于强势时,则希望享受特权——日本导演北野武表达这个概念,比基耶斯洛夫斯基更清晰,他说:“我为什么当导演?因为我要享受特权。”

 更平等,就是特权。

 北野武的导演特权,广义上说是表达自己的特权,狭义说是受尊重的社会地位。《白色》其实说的特权,主人公有权有势后,便有了特权,甚至他想要一个屍体,也立刻会有人迅速地从千里之外运来,真令人毛骨悚然。

 那么世上有没有真正的平等?在影片中有两处纯白之色,一处是他结婚时与妻子接吻的时候,另一处是他恢复性能力后,与妻子做爱达到高潮的时刻。这两处都作了“白片”处理,整个银幕白茫茫一片,在视觉上,点了片名。

 电影有“插片”技巧,就是將纯色的胶片,插入到正常效果的胶片中,比如电影里的战争场面,常插“红片”,以造成爆炸的效果。雨天打雷的场面,常插入“白片”,以造成闪电的效果。

 插片一般用时短暂,以形成色彩的动感,混在正常效果中,令观者察觉不出。

  新婚亲吻时,男女共同感到幸福,做爱的高潮是两人共同达成的——这是人生难得的绝对平等时刻。《白色》讲述的是一个男人争取特权的故事,在争取特权的过程中,他意外遭遇了平等,于是他变得茫然。影片结尾时,褪去大款服饰的他,以小平头、休閒服的形像,遥望着关在狱中的妻子,泪流满面。

 他在复甦的爱情中,体会到了一种新的人与人的关系——平等。

 为何以白色表达平等?

 在汉族而言,白色是低贱的颜色,表示下等,不是平等。唐宋以来,白衣是犯人的囚服、普通百姓服装、祭奠死者的服装,十分的不吉利。“白丁”表示无官阶无职业的人,大陆初中语文课本有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其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指在科举考试中没有功名的人。李白也是白丁,看来他是进不了刘禹锡的家了。

 但中国的周边少数民族则將白色视为高贵之色,在乌苏里、黑龙江滨的满族男女青年定情,是男人给女人头上插上白色的天鹅翎,或在头上插五彩野花、中间一朵为白色。

蒙古族的老人要穿白袍,新郎要骑白马,新郎新娘要走白地毯。《蒙古秘史》记录,成吉思汗被蒙古各部落奉为“铁木真”的仪式上,要挂九个穗的白旗。铁木真是“最大的皇帝”之意,其“进军旗”的穗是天然白色,为白犛牛的牛尾。

 哈萨克族人说“善良”叫“白心意”,真诚叫“白性情”,一路顺风叫“白路”。 朝鲜族格外爱穿白衣,古时被称为“白衣族”而称之,小孩过生日时脖子上要套一圈白线。藏族喜爱白色,有一个典型特征,对人表达尊敬要奉献白色的哈达。

这些少数民族是遊牧民族,主要靠奶制品生活,奶为白色,所以会崇尚白色。汉族是农耕民族,靠黄土地吃饭,所以黄色成为最尊贵的颜色,是皇帝服装的颜色。而农作物腐败的黴斑是白色的,所以会忌讳白色。

 生活方式决定了人的色彩观,但也总有例外,比如汉族供奉的观音菩萨为“白衣大士”,面若凝脂、白衣胜雪,这是汉地上少见的对白色的审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元末多数农民起义军信奉的是传自波斯的拜火教和印度弥勒佛的混合信仰,他们的精神领袖叫“明王”,明王身穿白衣,名为“白衣天子”,这是拜火教的影响,因为白色代表火和光明。

 而在云南地区的藏族,有献黄色哈达的情况,这是因常与汉人交往,顺着汉人的色彩喜好作的改变。

 与中国的周边少数民族一样,欧洲人是肉蛋奶的饮食结构,多为遊牧业民族,所以欧洲以白色作为高贵的颜色,来表达“平等”的概念。

 此幅唐卡,因为未着色彩,主要以墨线勾勒,所以被称为“素唐”,也被称为“白唐”。所描划的人物为四世班禅,四世班禅是密宗黄教的领袖同时也是政治领袖,历来统管青海和后藏。

 藏族是全民信教的民族,为绘制一幅唐卡,可以倾其所有,因而唐卡的颜料也十分讲究,为矿物、植物颜料和纯金纯银加工制成,会镶嵌上各类珠寶。还有黄金与寶石综合运用的绝技,用寶石將黄金磨出多种层次。

 描划班禅这等尊贵人物,本应色彩绚烂、珠寶黄金大量堆砌,怎么会如此朴素,几根墨线一钩便了事?连普通牧民的家里都是儘量挂彩唐,彩唐色彩缤纷,视觉效果好,显得主人对信仰很热诚,而白唐很像是彩唐的底稿,似乎主人家付不起划家酬金,因而搁置了。所以,普通人家总是少挂白唐。

 不知具体的原因,但以白唐描写四世班禅,倒是极度符合他为人处事的风格。四世班禅一生以淡泊谦退着称,是类似于范蠡一般的人物。范蠡帮越王勾践击败吴国,自己却辭官隐居了,是“功成身退”的作风。

 四世班禅名为罗桑却吉,诞生于1570年。此时德国成立了世界第一个商品交易所,欧洲第三次宗教战争结束,那是地中海的基督教国家与土耳其的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划桨战船的战役。

 罗桑却吉虽然名为四世班禅,其实班禅称号从他开始,是事实上的第一位班禅。班禅的称号始于1645年,清世祖顺治二年。那时的西藏在蒙古和硕特部落的统治下,和硕特部落首领固始汗,封七十五岁的他为“班禅博克多”。

 “班”是梵文“班智达”的简称,指学者;“禅”是藏语“钦波”,指大。“博克多”是蒙语,指英雄。短短称号含有印度语、藏语、蒙语,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

 班禅就是“大学者、大英雄”,本是普通辭汇,但从此后,这一辭汇就成为了罗桑却吉及其转世体系的特指,对别的佛教学者不再用此辭汇。

 罗桑却吉获得班禅称号后,將自己定为四世,在前辈学者中追封了三个人,作为三、二、一世。其中的一世班禅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徒弟——克朱杰,而宗喀巴年龄最小的徒弟——郭朱巴则被追认为达赖一世。

 事实上的班禅从四世开始,事实上的达赖从三世开始。

 1603年,罗桑却吉到拉萨为四世达赖举行了剃度授戒仪式,这是班禅和达赖第一次成为师徒关系,在以后的各自转世中,因年龄的自然差距,以“长者为师、幼者为徒”的方式,彼此互为师徒。

 因罗桑却吉有92岁的高龄,所以四世、五世达赖都是他的徒弟。藏民对达赖、班禅不直呼其名,而称为“甲娃亚卜赛”,意为“师徒二尊者”。

 据《圣武记》所载,西元1733年,五世达赖喇嘛向清朝雍正政府上报的数位为,达赖世系拥有寺庙3150所,班禅世系拥有寺庙327所;达赖世系的喇嘛有302560人,班禅世系的喇嘛有13670人;达赖世系拥有农奴121438户,班禅世系拥有农奴6752户。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的牙含章先生所着的《达赖喇嘛传》中记载,截至1952年,班禅世系在后藏地区共辖有4个宗(相当于县),30余个庄园和牧场,班禅世系管辖的地区仅占西藏的十分之一。

班禅世系和达赖世系在综合实力上,有着悬殊差距。而达赖世系在西藏的第一统治地位,却是四世班禅促成的。

 1616年,达赖四世圆寂,白教倚仗西藏噶玛王朝的势力压迫黄教,达赖世系的地位怏怏可危。此时,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力挽狂澜,兼任色拉、哲蚌两座西藏最重要寺院的主持,维护住了黄教的根本阵营,并主持四世达赖传世灵童的寻认、受戒、坐床,他确立了五世达赖后,便任五世达赖的老师。

 五世达赖对于西藏,相当于康熙对于清朝,是政治手段非常高明的人物,布达拉宮便是他修建的。

 1642年,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筹划,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的帮助下,打败了嘎玛王朝和白教势力,建立了以达赖为首的“噶丹颇章政权”,开始了达赖世系对西藏的统治,确立了黄教在藏传佛教中的主导地位。

 在这一过程中,四世班禅罗桑却吉是实际的政教领袖,五世达赖的许多重大决策,多源自他的主张。但在公开场合,罗桑却吉总以“调解人”的身份出面,虚化自己的实际领袖地位。

 五世达赖成年后,四世班禅便將自己在色拉、哲蚌两寺的主持之位转给了他。平定西藏的大业完成了,四世班禅便沈浸于佛学着述中,留下一百多种着作,其中的《恩萨巴等三大智者传》、《四世班禅自传》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四世班禅的淡泊谦退的作风,正符合《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的行事法则,反而达到了“以其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的效果。正因为不争功,却成就了大的功业。

 综合实力远逊于达赖世系的班禅世系,却能和达赖世系享受平等地位,达赖与班禅之间互无隶属关系——论及班禅世系,必会论及到这一奇妙的平等现象,恰好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白色》探讨的是同一个话题。

 普通百姓家中挂白唐,会担心被人误会成没有划彩唐的财力。而四世班禅是尊贵人物,不会被人如此误会,反而有了划白唐的心理余绰。

 藏族白唐受汉族“白描”的影响,此幅划非常明显。白描是汉族人物划自古而有的一个划种,正如白唐先是彩唐的底稿,后来独立成为了一个划种,汉地的白描最早也是彩绘的底稿。

 宋朝以前的划多是划在墙上的壁划,划之前现在硬纸板或绢上划墨线底稿,名为“粉本”。此种粉本会传给徒弟,一个划师拥有的粉本数量多,所划的题材就多了,身价便高了。

 汉族的划圣是唐朝人吴道子,吴道子的原迹随着历朝战乱的墙倒屋塌,见不到了,但是世上还存有数本据称是吴道子的粉本,如《送子天王图》和《八十七神仙卷》。

 这两个粉本都是篇幅不大的卷轴绢划,古老的粉本是与划作一样大小的,元代夏文彦的《图绘寶鉴》记载了粉本两种用途,一是用针按划稿墨线密刺小孔,把粉扑入纸、绢或壁上,然后依粉点作划;二是在划稿反面涂以白垩、土粉之类,用簪钗按正面墨线描传于纸、绢或壁上,然后依粉痕落墨。

 ——原来粉本最早真是要用粉的,后来划家掌握了以方格或米字格缩放比例的技巧,便不用粉扑了,粉本成了底稿图样的代名词,后又成为了白描的代名词。

 白描由底稿成为独立划种,自有其独到美感。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言:“古人划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寶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天然之妙。”此处说的是古人划底稿时,率意随行,有天然的妙趣。

 汉人对线条特别敏感,汉人美术的根本是书法,撤去了色彩的铺张,显露线条的轻重缓急、起伏顿挫的白描划法,令汉人更感惬意。白描在汉地成?独立划种,是汉人审美习惯的必然。

 此幅《四世班禅像》的白唐在线条上,所用的是铁线描。汉地的人物线描的经典技法名为“十八描”,全称为“古今描法一十八等”,明代邹德中在其所作《绘事指蒙》中所述为:

(1)高古遊丝描;(2)琴弦描;(3)铁线描;(4)行云流水描;(5)蚂蝗描;(6)钉头鼠尾描;(7)混描;(8)橛头丁描;(9)曹衣描;(1 O)折芦描;(11)橄榄描;(12)枣核描;(1 3)柳叶描;(14)竹叶描;(15)战笔水纹描;(1 6)减笔描;(17)枯柴描;(18)蚯蚓描。

 这些称呼散见于唐宋人的笔记中,而在明代得到归纳总结。其中的铁线描,指线条粗细一致,均匀用力,犹如铁丝。

 具体在此幅划上,铁线描有着“吴带当风”的造型。相传划圣吴道子所划人物的线条,饱满鼓动,犹如风吹到了衣服里。而与吴道子划风相反的是曹仲达的“曹衣出水”,衣服犹如被水侵湿般紧紧贴在身上,皮肤和衣服之间没有空气。

 此幅四世班禅的衣服飘逸鼓胀的,人体焕发出蓬勃气流,虽然静坐,却极富动感。铁线描虽然无粗细变化,但通过线条形状的不同,仍形成了极强的力度转化,展现出了四世班禅的神性。

 在白描艺术中,衣纹就是人物的心情。焦虑的人用钉头鼠尾描,恬静的人用高古遊丝描。用力均匀的铁线描,以“吴带当风”的造型,展示出了四世班禅的精神品性。

 四世班禅在身体内的衣纹是柔顺的弧线,尤其自肩膀延伸到膝盖部位的外衣衣襟,更是圆润多姿的长线条,高山流水般地一笔勾勒下来。而衣服的外轮廓线,则有着刚毅的造型,形成了多处见棱见角的明确转折。

 这种“外刚内柔”的处理,造成了线条之间强烈对比的美感。衣服的线条就是人物的精神品性,划家像表现的也正是四世班禅“外刚内柔”的品性。做了世上的伟业,内心仍保持平淡——这便是四世班禅。

 四世班禅左手是“说法印”,拇指和食指相撚,其余三指自然舒展开来。相撚的两指是生活里拣东西的手势,比喻给你拣出了佛法的要点,所以名为说法印。

 右手托着一个钵。钵是印度僧人乞讨的食具,传到了西藏,成为了普通人的食具,西藏人赋予了钵感情色彩,犹如音乐人对乐器的情感,西藏人將钵比喻成情人,随身携带,是寂寞时伴侣,是自己生命的见证者。

 十世班禅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回青海时,买了一万只木钵,送给当地藏民,这是他表达对本民族情感的方式。

 此幅白唐是浅黄底色,仅在人物的手部面部施以淡淡白色,整幅划唯一的大块色彩便是右手所持的钵上,將钵染成了蓝灰色。

 ——这样做会不会显得突兀?恰恰相反,这是规整划面的技法。此幅划四世班禅居中,在他的周边还划有多个人物,虽然他们与班禅的身材小很多,但人数为多,势必令划面散乱。

 钵恰好处于划面的中央位置,將钵涂以色彩,令划面中心突出,有了明确的主次之分,避免了散乱。

 这幅唐卡上边中央,划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一般而言,在人物顶部所划的小人,便是表示自己传承的法门。四世班禅没有划自己特别的修行法门,只是表示自己研习的是佛教。一切佛法均传自释迦牟尼,不标特别法门,反而说明四世班禅贯通了佛教诸多法门。

 上边左右所划人物是四世班禅的师承,其中有印度老师,在西藏唐卡中,划络腮胡子的多是印度人。在四世班禅头部的右侧,划有一个美丽丰润、珠光寶气的女人,这是女性老师,名?“空行母”。

 空行——可在天上飞,相当于汉人所说的仙女。她或者是真实的女性,或者以灵异的方式现,说完话就转身飞天了,或者在梦中出现。在西藏密宗而言,得到女性的指导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修行的关键时刻,如果空行母不现身,便会有危险,或者很难进步了。

 一般的划四世班禅的唐卡,总是在四世班禅的左下方描绘上他的护法神——黄财神,在右下方绘上他的本尊守护神——大威德金刚。而此幅唐卡的下方则没有划神怪,而划了普通人,其中有他的徒弟,有他的助手,还有来朝拜他的人。

 此幅唐卡盡显了四世班禅的平易。也许最平易的,才是最神奇的。

 白唐放弃了色彩,获得了线条的魅力——正因此,白唐不再是彩唐的底稿,成为了与彩唐平等的划种。四世班禅放弃了在地产人员上与五世达赖的比拼,成为了在政治宗教上与达赖平等的人。

 基耶斯洛夫斯基一直声称只拍低成本电影,他放弃了高投资,降低了投资方为回收成本、谋求高利润而对自己的干扰程度,获得了创作的自由。

人生在世,总有为自己求得平等的途径,只是看你能不能放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