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之旅

 
 

汝非鱼~西藏行

 

文/自心

 

 

 

  西藏最令我动容的景观莫过于无处不在的自然、自在。生活在这里的藏民族一如这里的山原云水,雄峻,高阔,质朴,洒脱。他们自由地挥洒着自己的生活,在雪域高原打造出一方美丽、和谐、神奇的乐土。

  藏民族是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佛教在他们生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轻今生,重来世。淡漠今世的的人生享受,重视拥有人身时礼佛修善,再塑来世。

  在旅游车上,导游告诉我们,藏民族除了虔信佛教,过简单自在的生活外,许多地区的藏民认为读书并不重要,小孩子只要能数清家里有几只牛羊即可。所以政府为了鼓励和吸引藏族孩子读书,每年开学时,都会发给牧民一笔工资。

  说真的,没有哪一个政府发钱请求读书,也没有哪一个民族如此崇尚自然,鄙视读书。当我经过一望无垠的藏北草原,站在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徜徉于清澈碧蓝的纳木措湖畔时,便深深地理解了他们。那是一种自然、纯朴、简洁、宁静的生活方式,也是植根于他们灵魂深处的一种传统习惯,民族文化。试想,终日摇着经筒,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神山圣湖之间,与牛羊为伴,与草地相亲。每天享受自然,聆听天籁,神仙不过如此啊!

  也唯有这种生活方式,才不负上苍赐予的人间圣境。

  相对于都市孩子那繁重的功课,升学的压力和进入社会后激烈的竞争,他们那类似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实在是太令人羡慕了。

  我身后的游客讲了一则他亲眼所见的故事: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他年幼的儿子磕长头。因为孩子还小,体力有限,于是,他们磕到某个地点,便做一个记号后折返。第二年再从记号处开始,如此年复一年,直到最终抵达目的地――大昭寺。在他们的意识里,这是人生的大事,比读书重要得多。

  记得在丽江时,有一位居住在古城深处的老人就直言不讳地说不欢迎游客,蔑视游客的优越感,蔑视旅游业为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他感慨古城青年变得浮躁,冲动,不安于现状。痛惜过去一派小桥流水的古城风光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方式不再。

  另一个来自丽江的故事是说一位老太太坐在家门口乘凉,一个老外走过去问道:“你知道空调吗?”老太太摇摇头。

  又问:“那你知道冰箱吗?”老太太仍然摇摇头。老外一连问了很多有关电器的名称,老太太一直摇头。最后,老外感叹道:“你们的节奏太慢了,所以这些在国外已享有许久的现代化设备你至今还没听说。节奏要快,要快,知道吗?”

  老太太盯着老外,慢条斯理地说:“从小,老人们就告诉我们,人一出生就奔一个地点,那就是坟墓。你那么快,要奔哪里呀?”老外顿时哑口无言,惊立在那里。猛然回过神来,不禁竖起大拇指赞叹道:“了不得,丽江的老太太都是哲学家”。

  是啊!既然人生的最终归属是大地,那么为何要为身外之物而疲于奔命?为何不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藏民与丽江的老人一样,希望继续本民族由来已久的生活方式。不希望外界的介入与改变。他们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从中获得无限的满足和快乐,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看着那无处不有的嘛尼堆和五色经幡,那藏民们手中永远旋转不停的转经筒,还有草地上悠闲吃草的牛羊,席地而卧的牧人,以及他们在天地之间享有的那份悠闲,便知他们乐在其中。他们心里一点也不穷,一点都不苦。

  汝非鱼焉知鱼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