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导遊几乎全是汉人,这是我不曾料到的。儘管他们有时身着藏族服饰,但汉人的气息仍扑面而来。难得的是在拉萨的各大寺庙和风景名胜,他们的讲解精练,流畅,行云流水,恰到好处。对佛学知识的掌握和藏族民俗风情的瞭解也令人刮目。
人们通常將西藏的出家人通称为喇嘛,其实这是对喇嘛一词的滥用。喇嘛在藏语里意为“上师”。在藏文中还含有“至高无上者或至尊导师”的意义。真正能称之为喇嘛的不是一般的僧人,而是一位俱格的上师。在一次与导遊的閒聊中,我惊歎他们的佛学知识,导遊陈小姐告诉我,在拉萨任何一个寺庙里坐殿的喇嘛,除了会藏语和汉语外,还能熟练的使用英语和日语两种语言,他们知识渊博,通五明,佛学造诣高深。导遊必须熟练地掌握各大寺的历史和藏传佛教知识,才敢在他们的眼皮下为遊客讲解。否则,他们会当众毫不客气地打断你,批评你,纠正你。因此导遊必须对许多有关知识倒背如流,才不致遭遇尴尬。
有一天,在大家用餐的时候,我独自走进餐厅旁的一个西藏艺术品商店,店中的墙壁上挂满了色彩斑斓的唐卡。我驻足在名为“六道轮回”的唐卡前,仔细观察图中的表现手法及意涵,导遊走过来问我是否感兴趣。我点头称是,他说此图有丰富的含义,一个优秀的导遊,仅这幅图便可讲解半小时。记得在紮什伦布寺的一处墙壁上,有一幅相同主题的壁划,所有的导遊都会为自己的客人讲解该图。但他们口若悬河的讲解除了透着职业的熟练外,不能触及人心。可惜他们只追求外在的流畅,而忽视了内在的渗透。真希望导遊和遊客能真正领会图中深刻的内涵,并从中得到警示和启迪,不枉创构此图的作者的一番苦心。
从灵芝返回时,导遊一高兴,就开恩给我们增加了一个景点。并情绪高涨地煽动遊客袒露自己的秘藏心底的情感,建议在雪域高原將它们进行一次天葬。抑或留在雪山,成为永久的呼唤。虽然没有得到回应,然而车内的气氛明显轻松愉快。
增加的景点是参观藏家作客。在一个叫蔡公堂的藏族村寨,遊客可进入指定的藏民家中品嚐简单藏餐。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藏族民居,门前还有在西藏鲜见的花坛和鲜花。一位内着T恤,外罩藏服的20多岁的小夥子忙着招待陆续而来的遊客。长长的条桌上摆放着酥油茶和炒青稞面,遊人一边喝着酥油茶,一边在主人的指导下自制糌粑。最具水准的糌粑制作是酥油茶和炒青稞面的比例恰到好处,揉好后不沾手,也不沾碗。
离开藏民家,便参观村寨中的一座嘎举派寺庙,寺中供奉着密勒日巴的划像。密勒日巴是我十分崇敬的一位大师,他的身世和修行之路令人扼腕,每次拜读他的传记都会令我落泪。讲解员也是一位20多岁的小夥子,他的讲解抑扬顿挫,自然流畅,颇具感染力。虽然身着藏服,但我感觉他和在藏民家招待我们的小夥子一样,都不是藏人。于是在他们工作的空挡,我便与他们聊起来。果然他们都是来自内地的汉族小夥子。他们告诉我,大学毕业以后,他们一行百余人来到西藏,后因各种原因许多人陆续离开,现在仅留下20来人,在西藏担任导遊和讲解员之职。我说留下来的也许是有缘人,他们点头认可。圣地的淨化力量提升了他们的灵性等级,使他们由唯物者变成藏传佛教的信徒。而今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正在为弘扬藏传佛教和藏文化贡献一己之力。
在一周的行程中,我见识了4位导遊,他们各具特色。有的幽默诙谐,有的率真坦诚,有的单纯可爱。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客人的购物,所以同一个购物点,像我这样的散客多次光顾不足为罕。当瞭解了导遊的情况后,善良的遊客都会积极地配合。如此,旅遊点的观光时间就大打折扣,几被缩减。然而宽厚的遊客没有计较自己的损失,仍然为导遊着想。
我为他们感动,也为自己感动!当你发现大家怀揣着一颗仁慈利他的心时,有什么比这更感人,更美好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