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迹天涯

南印度素食料理初体验

 

文/小麦

 
 国旅遊的乐趣除了可以欣赏不同文化背景的风土文物与不同的山川景色外,另外就是品嚐当地的异国美食了。身为一位素食者,乐趣上,前者是相同的,后者有时候可能不盡人意,但如果行程安排的好,享受异国美食可也不是荤食者的专利。

飞机上的素食

  首先说说飞机上的素食!这次的出国是跟团,目的地是南印度。跟团旅遊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有许多事不需自己费心,机票也比较便宜;不方便之处则是,如果旅行社事先没有询问大家是否想要座位安排在一起,那么对于团体旅遊的旅客而言,飞机上的座位在登机前是按英文姓氏的顺序安排,也就是说如果你与你的太太参加了团体旅遊,可是因为你太太没有冠夫姓,那么你们两人的机位不会在一起。因此等大家上了飞机,想要坐在一起的人,便要来一次大搬家,自行换座位,而这一换座位,就会连带影响到订有特别餐的安排。偏偏这趟旅遊,我们忘了提出这种要求,所以就出现上了飞机需要换座位的事情。

  从台北到南印度的目的地,没有直飞的航班,以我们所购买的机票而言,必须先飞到泰国的曼谷,再转机飞到南印度的班加罗尔(Bangalore)。因此从台北到曼谷这段航线,一上飞机想要坐在一起的人就纷纷忙着换座位,另外因为事先订有素食餐,必须连带跟空服员说明自己换了座位,请她们送餐时记得要送对座号,因为素食餐属于特别订的餐(special order),不与一般餐同时送,如果没有向空服员提醒与说明,空服员会把所订的素食送到原座位,进而造成一些困扰。

  素食者所订的素食餐,在飞机上属于特别餐,惯例上在送餐时会提早送给订餐的人。在另一段从曼谷到印度班加罗尔的航班上,我按例换了座位之后,立即向查询是否订有”特别餐”的空服员表示自己换了座位,要他们后续送素食餐时,别忘了送到我换过座位后的位置。可是当空服员开始为大家服务用餐时,发现我们的素食餐并没来的比别人快。原来从曼谷到印度班加罗尔的航班上,飞机所提供的餐点选择中已经有一项是素食,这才想起行前在网路上搜寻相关资料时,有资料提到南印度是个素食非常普遍的地区,难怪飞机上的餐点选择,固定都有素食,而且还是印度素,因此在这段航班上身为素食者,可以不担心没素食吃,只是对于不喜欢重口味的素食,可能会不喜欢这种印度式素食。

  其实受宗教的影响,印度是一个素食比例相当高的国家,十亿人口中有约1亿五千万人的素食者,有些地区的素食人口比率更高达70%,所以在印度,素食者来到这里,饮食方面基本上是不需怎么担心,不过他们的口味偏重,尤其是咸度方面,这是在后续十几天中陆续发现的一项事实。

我们到了

  无论到哪一个国家,要吃到当地便宜的特色食物,其中一个选择大概就是在所住宿的旅馆早餐。以欧美国家来说,饭店的早餐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土司、果汁、沙拉、牛奶等,但是到了亚洲国家,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所享用的早餐比较有特色,以日本而言,饭店的早餐有日式早餐与西式早餐两种选择,日式早餐有稀饭、酸梅、醃渍物,味增汤等充满日式特色的菜样;到了印度,则有印式早餐与西式早餐两种选择,而且以素食为主,口味方面充满浓浓的印度香料味,对未曾到过印度的我而言,第一顿餐就是一次在触觉、味觉、视觉与嗅觉方面很特别的体验。印度式早餐内容上有印度薄饼、蒸饼、烤饼、炸饼等等,以及两、三种相当香的沾酱,很好吃但咸,可惜忘了拍照,只能show一张领队所吃的一种印度饼,这种饼相当油腻,但好吃。当时领队先是將饼放进卫生纸包起来,然后再拍打,问说为什么这么做,领队答说,因为太油,用卫生纸包起来再拍打,可以吸去过多的油,OK,学到了,我依样划葫芦的弄来吃,吃起来果真不像看起来的那么油腻。

体贴的素食安排

  从班加罗尔(Bangalore)到达我们所要前去的地方麦索(Mysore),需要5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因为旅程比较远,中间安排了一次的休息,以及一次的午餐。怕我们这些城市人吃不惯当地以手吃饭的道地印度吃饭方式而发生肠胃不舒服,领队將午餐安排在一家比较正式的饭店享用,而这一吃,让我们品嚐了非常道地的印度料理。

  该饭店是一家高档的饭店,虽然已有些年代,但内部装饰非常的现代化且干淨,当我们进入餐厅时,已有几桌客人,且都是洋人。这里所提供的食物采自助餐式,令人印象深刻且感觉备受尊重的是,食物虽然有荤素两种,但每道菜旁边都有一小小立牌,如果是荤食,牌子上会有一个红色圆标籤,并说明内容;相反的,如果是素食,则会有一个绿色圆标籤,让素食者可以很安心的享用菜肴,勿需处处询问服务生哪些是素食,哪些是荤食,这种体贴是在其他国家所不曾见过的,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一则报导,说印度正推广在食物上贴标示以区隔荤素的不同,或许眼前所看到的这贴心的标示就是这样来的。身为素食者,心里头深深期望这种体贴能广为推广至所有餐馆,让素食者可以无忧无虑的享受美食。

印度VS西藏料理

  这次前往南印度,目的并不是旅遊而是朝圣,因此整整14天的行程,除了第一天住班加罗尔(Bangalore)的旅馆外,其余的日子皆借住在由朝圣的地点∼南卓林寺所提供给外宾或国外弟子的客房(Guest House),饮食皆由寺院提供,我们因此有机会体验到寺院的僧团饮食。

  南卓林属藏传佛教的寺院,但因位处印度,食物方面已融入印度的饮食特色,因此无法具体说出它的属性,不过因为我们是客,寺院担心吃不惯僧众们平日简单的饮食,所以提供给我们的饮食也比较特别,甚至优于僧众们平日所吃的食物,这是让我们甚为惭愧的,毕竟我们来到此,已影响到他们的清修,饮食上还要他们特别关照,真是过意不去。不过,我想出家人慈悲为怀,他们肯定是为了随顺我们这些尚耽溺于五欲的众生,所提供的方便法吧!

  自己从未曾参加过寺院的大型法会,更没有参与藏传佛教的寺院生活,所以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新鲜且特别。尤其因为南卓林属藏传佛教的寺院,只要上了大殿参加早中午的法会时,就会吃到喝到所谓的糌粑与酥油茶。原以为酥油茶只有在西藏或其他藏人居住的寒冷高地才会喝酥油茶,没想到在地属热带天气的印度也喝得到酥油茶。原因应该是民族性的关系,无论到那里,自己最习惯的饮食,永远会跟随的陪伴而行。尤其南卓林成立之初,带领大家闢地建设的  贝诺法王,身上只有几百卢布,在物资条件非常缺乏的情况下,适合藏地酷寒天候与物资缺乏的糌粑与酥油茶,自然会被同样的受到重视,并且传承下来。不过据喇嘛们说,藏地因为天候寒冷,因此酥油茶中所使用的酥油较多,但到了南印度这个比较炎热天气的地方,酥油茶已做过些调整,但口味未变。

  以一早六点开始的第一座法会而言,会有小喇嘛为参加法会唱颂的僧众们准备酥油茶,以及制作糌粑的酥油、牛奶与青稞粉。我们这团人因为也参与了法会,所以同样被分配到这些传统的藏人饮食。习惯上每一座法会都提供有酥油茶,但早上的酥油茶都属咸的,只有下午其中一座法会提供甜的酥油茶。酥油茶与我们平日所喝的奶茶很相近,但因为加有酥油所以比较浓郁且香,只是平日所喝的奶茶都是甜的,喝咸的酥油茶却是第一次。

  印度料理以香料多、咖哩多而有名,不过此行所吃,却是以藏式料理为主。参访南卓林寺的行程当中,总共有七次比较特别的聚餐活动,其中只有一次早餐吃的是道地的印度式料理,其余皆属藏式与融入当地饮食的料理。在烹饪的手法方面,有油炸、炒与凉拌等,比较没有汤类的食物。主食有白米饭、馒头。蔬菜方面的做法,主要以油炸及炒两种,像苦瓜,都是以油炸方式料理,白花椰菜则是裹上一种红色的调味料后去炸,很特别。相较于白米饭,馒头是许多人的最爱,从外观来看,没有我们所吃馒头的白,比较偏原味,做法上似乎添加了一些油,吃入口有滑润的感觉,非常好吃。另外一项受当地印度料理影响的是凉拌,可能是印度天气炎热,为了增加味口,所以有凉拌这道菜。水果方面有苹果、水梨、香蕉、凤梨及葡萄,另外则是木瓜。回程中曾顺道前往Myso市参观一皇宮,水果摊上的木瓜之大,是在台湾所不曾见过的。七次外食中唯一的一顿早餐是道地的印度料理,属薄饼的一种,也是沾酱吃,虽然偏咸且味道重,但久久一吃,却是令人印象深刻。

  整体来说14天的行程,吃方面并不是主要目的,但因为目的地在异国,且又有移居而来的藏族文化,在吃方面,因此有一些比较特别的体验,当然,这些经验并无法充分反应印度的素食料理,仅能说是一个初体验,真正说要介绍印度素食料理,可能还有一段距离^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