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DHL

中醫對高血壓的對治之道

 

文/周莉蕙醫師

 

  病人問到,高血壓的患者是不是均是(肝陽上亢)?亦或是有其他的原因?要如何治療?可否全癒

從中醫的角度:

一、中醫並沒有高血壓的病名,而根據出現的主要症狀及其發展過程,屬於中醫 之“眩暈”、“頭痛”、“肝風”、“中風”等病證範圍內。而從高血壓病的證候表現來看,主要『同於肝的病變』。而肝是「風本之臟」,有相火內寄,「體陰用陽」。所以肝臟的陰陽是需相對平衡的。因此有肝「陽」上亢,當然就會有「陰」不足,所以高血壓患者,不全是肝陽上亢!

 中醫把心情鬱卒,惱怒與精神緊張,都歸屬於肝,也認為那會傷肝,是可以出現肝陽過亢的高血壓。肝陽過亢再繼續發展,可以化風、化火而出現中風(腦血管意外)。而肝陽過亢不已時,是會反過來傷陰傷腎的,那就會是「陰虛陽亢」了,或者更進一步的「陰陽兩虛」。

  而肝與腎的關繫非常密切,前人用母(腎)與子(肝)來形容。若先天不足或生活失節而致腎陰虛,腎陰不足不能涵木,那是會造成肝陽偏亢,而成了「陰虛陽亢」之高血壓,當然同上,一樣也有可能發展到陰陽俱虛的。
 
  所以高血壓不只是「肝陽上亢」而已。
 
  人是個整體,肝與腎會有關連,與其它的心、脾、肺一樣也有關係的。當人憂思勞倦會傷脾,或勞心過度傷心,心脾受損,一方面可因痰濁上擾,土塞木郁,肝失條達而成高血壓。一方面脾陰不足,血失濡養,肺失肅降,肝氣橫逆也會成高血壓。所以這一類高血壓,除了牽涉到肝外,往往兼見心脾之證。
  
  所以,高血壓雖然同於肝的病變,但也不能只有辨證「肝」這一臟而已的!
  
二、要如何治療?
上述病機,確診為高血壓病之後,辨證可分以下幾型:
1﹒肝陽上亢:二側頭很脹痛,頭暈易怒,夜睡不寧,口苦或乾,舌邊尖紅(或如常),苔白或黃,脈弦有力。可用天麻鉤藤飲加減。
   若肝火很旺,口苦甚,舌很紅,苔很黃,脈很數,龍膽瀉肝湯可以參考。
  
若頭暈神昏的嚴重,經常抽搐痙攣,肢麻震顫,小心中風,治本用鎮肝熄風湯加減。

2﹒肝腎陰虛:眩暈,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耳鳴,失眠心悸,
腰膝無力或盜汗,舌質紅嫩,苔少,脈弦細或細數。可用建翎湯加減或 杞菊地黃丸加減。

3﹒陰陽兩虛:頭暈,眼花,耳鳴,腰疲,腰痛,陽瘦,遺精,夜尿,或自汗盜汗,舌淡嫩或嫩紅,苔白厚或薄白,脈虛弦或緊,或沉細尺弱,可選左、右歸丸或八味地黃丸加減。

  馬先師有一個腎陽虛的高血壓病案(附於下),可見高血壓不只是陽症,實症,它也有可能是虛症,陰症的。

4﹒氣虛痰濁:眩暈,頭腦欠清醒,胸悶,食少,怠倦乏力,或惡
心,吐痰,舌胖嫩,舌邊齒印,苔白厚或油膩,脈弦滑,或脈虛大而滑。可參考半夏天麻白朮湯加減。

三、可否全癒?
  有可能,但需中西合併治療,以西藥降血壓為主,中醫立於輔助角色。當血壓平穩時,慢慢減西藥的量,一直到停西藥後,中藥不能停,之後三月到半年,都需服中藥作鞏固療法。
  
  然而,治療其間,也許血壓會平穩,但人生在世,定會有情緒波動、大吃大喝、作息不定、工作緊張壓力,天氣冷暖變動....血壓再高也是有可能的。
  
提供張步桃老師的小偏方:
  
  乾燥海帶3∼5寸,洗淨,睡前泡於冷開水中,早上醒來,(加一點點熱水,早上空腹最好不要喝涼的),把水服下,有柔化血管的功能。


附:腎陽虛型的高血壓醫案:
馬光亞老師之臨床經驗
  患者譚XX先生,民國46年患高血壓,那年秋末冬初時,一天感覺頭暈,往一西醫診所,檢查血壓為230度,西醫向他警告說:『你年壽已高(時年過七十),血壓這樣高,必須急治,否則有中風之虞』。此老不服西藥,即時去訪一位先生是西醫後考取中醫的詩友嚴XX先生,請他診治;嚴為之處方,用石決明、鉤藤、明天麻、夏枯草等平肝息風的藥。服藥次日,腹瀉一次,頭暈未減,又到原來的西醫診所去量血壓,不但未降,反升高十度,已是240度了,於是來作者(馬光亞先生)診所,請為診斷。其脈沈微,重按如無,舌質淡白,四肢清冶,小便清而頻數,這是虛寒之證,非溫補之劑不為功。但因係父執,不敢輕率處方,乃陪其往訪同鄉老醫張秉乾先生,請他會診。張的見解和我的一樣,兩人商量的結果,決定用右歸丸,我回到診所之後,處方如下:

  熟地120克,附子30克,肉桂30克,山萸肉60克,山藥60克,杜仲60克,枸杞60克,菟絲子60克,鹿角膠45克,當歸45克,右為末蜜丸,早晚各服10克。
  
  上方服了一個星期之後,再去檢查血壓,已降到160度,繼續服完,血壓正常(140-70度),頭不再暈,手足也溫暖了。

P.S 周中醫師已茹素十年,且有其專屬的個人網頁與討論論壇,如有其他問題,亦可前去討論論壇中詢問。網址:http://61.71.9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