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DHL

眩晕辨治的简扼提挈

 

文/周莉蕙医师

 
  居是位50岁的‘少年’阿公,在教书,他长期使用电脑,别人是晕车、晕船,他却‘晕电脑’,看电脑看久就晕、想吐、便散,想其原因可能是眼肌疲劳过度不平衡所致,他的舌红胖苔薄、脉弦,给予小柴胡汤去参加苓桂朮甘汤、泽泻、牡蛎后,再看NB就不晕了。而其女儿、老婆、妈妈也都有眩晕的症状。女儿是因为车祸脑震盪后遗症,下雨变天二侧太阳穴即会晕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半年后才没再发作。老婆是气血二虚型的,而其母亲是阴血二虚又中阳虚弱,所以眩晕在临床上常见。

  眩晕是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错觉或运动幻觉。临床上包括前庭系统性(真性)和非前庭系统性(假性)眩晕,前者也称为运动性眩晕,后者无运动幻觉(可伴有黑矇)为一般所称的头晕。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中,如:

  1.前庭系统病变:包括内耳的前庭、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以及大脑(尤以颞叶)的病变。通常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称为周围性眩晕(又称耳性眩晕。有梅尼耳氏综合征、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晕动病..等);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称为中枢性眩晕(又称脑性眩晕。如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癫痫、颅内肿物..等)。
2.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病、血液病、高血压、低血压、内分泌、贫血、代谢障碍、感染性疾病等引起的眩晕。
3.眼部疾病:如视力减退、眼肌不平衡、屈光不正等引起的眩晕。
4.头部外伤:可引起外伤性眩晕。
5.神经官能症。

  因此,见到眩晕,首先需查清病因,特别是要先排除一些险恶的病如脑部肿瘤、高血压危象等,之后再按中医传统辨证施治,这样才不致于耽误病情。

  眩晕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称为“眩”或“眩冒”,并认为其病与虚、肝、外邪等因素有关。像『虚』的条文有:“上虚则眩”;“虚者引而起之”;“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肝』的病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春脉......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等。

  继《内经》后,历代医家对眩晕一証也不断的充实、发展。而病因总括不外五个字『风、火、痰、瘀、虚』。而临床只依主述、舌脉辨証,困难不少,再加虚实夹杂证型者多,疑似之处也繁,所以辨证审因更需仔细分析:

  1.辨证第一步,当然是先别虚实。虚的有「气血阴阳不足」,实的就是「风、火、痰、瘀」。虚可再分型有心脾两虚(归脾汤加减)、中气不足(补中益气汤加减)、中阳虚弱(苓桂朮甘汤加减)、肾阳不足(真武汤加减)、肾精亏虚(杞菊地黄丸加减),肝血不足(四物汤加减)所致之眩晕。其临证时有以下特点可掌握:
(1)从发病原因分别:思虑太过伤心脾;饮食劳倦伤脾胃;寒邪、过汗、过下伤阳气;房劳太过伤肾;久视伤血;情志不调,长期忧郁或恼怒太过伤肝。

(2)从发病时间分别:早晨和上午眩晕发作多为气虚,阳虚;下午和晚间眩晕,常为阴虚。

(3)从易发诱因分别:思虑眩晕增重或易发者属心脾伤;站立、劳累易发者属中气不足;饮食生冷增重者属中阳虚弱;房劳发病者属肾精不足。情志刺激而诱发、遇春季则增重可属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化风。

(4)从兼有表现分别:心脾虚者有心悸,失眠、纳少;中气虚者有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自汗、食后腹胀坠;中阳不足者有四肢手足不温,畏寒便溏;肾阳虚者有畏寒肢冷、夜尿多;肾精亏虚者有健忘、腰膝酸软、遗精。

(5)从舌脉分别:血虚者,舌质淡,脉细;气虚者,舌质嫩,脉虚或缓而无力;阳虚者,舌质淡嫩且胖、脉沉迟或弱;阴精虚者,舌质嫩或嫩红、脉细。

  临床上单一的证型不多,多见虚实夹杂,如阴虚阳亢、上实下虚、风火相兼、痰虚并见等错综复杂。如耳源性眩晕多为风痰上扰多兼气血不足;高血压所致眩晕多为肝肾阴虚阳亢,上实下虚,但夹风、夹痰、夹瘀者亦不少;低血压的眩晕虽以气虚清阳不升为多见,然也有兼肝郁气滞、化火生风;脑震盪所致眩晕多瘀血阻滞,而髓海空虚者也常可兼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老年体虚,精气亏乏,升降失常,清浊不分,阳不能出于上窍,所以补益中气,平肝和胃外,兼要利湿化痰;痰浊中阻者虽以实証为主,然兼脾肾两虚,运湿化水障碍者也十分常见。所以虚实夹杂,病机错综复杂,辨证更需仔细。

  2.再者五字的『风、火、痰、瘀、虚』也要辨清孰主孰次。风、火、痰、瘀、虚五种病因中单独致病者少,合邪致病者多,而且各种病因的主次轻重差异甚大。举例如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引起内风萌动之眩晕,既有虚的一面,又有实的一面,临証须辨别虚証为主或实証为主,虚多少分,实多少分,用药才有主次的选择。如完全的清肝火(龙胆泻肝汤);以平肝阳为主(天麻钩藤饮。肝阳跟肝火的鉴别要点是肝阳的头较不甚痛,目不红赤,舌不赤而嫩红。);或镇肝兼养阴熄风(镇肝熄风汤);或以育阴为主,熄风兼之(杞菊地黄丸、一甲、二甲、大定风珠..等),因主次和缓急不同,就有不同的药方。

  3.眩晕的病位以肝、脾、肾三脏为主,但以肝关系最为密切。所以治晕不忘调肝。如脾虚聚湿生痰,未必就出现眩晕,只有『肝气挟痰上冲』,才易出现眩晕诸症。所以健脾燥湿化痰,注意疏肝解郁,常用青皮、枳实、佛手、旋复花、代赫石;肝郁化火,痰火互结致晕,要注意清泻肝热,兼轻清宣上的药,如黄芩,夏枯草、山栀、菊花、钩藤、桑叶、龙胆草之类;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滋阴要潜阳,要选介类药物,因阳有馀,必需介属以潜之,柔静以摄之,味取酸收,或佐酸降,以潜其用,如生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磁石,而阳亢风动,要平肝熄风,用羚羊角、天麻、钩藤、白蒺藜、僵蚕等。肝体阴,所以选择甘润之品以柔肝体如白芍、女贞子、制首乌,旱莲草,龟板,枸杞之类。最后肝酸咸重镇,使逆者平,可用牛膝、车前子导浊下行,给浊有出路。

  4•应注意脑窍清空。眩晕乃头晕眼花之症,所以证不离开颅脑清空之地。故凡清空之地受到邪扰,如风火上旋,风痰上扰,痰瘀阻络,痰浊闭窍,或脑窍失去气血津精的荣养,则眩晕易作。因此,辨证时除注重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病机外,不要忽视脑窍清空之地的病变,酌加益精髓、养脑髓之品(有如龟鹿二仙胶、河车大造丸、大补元煎)外,还需注意气机之运化、升降与出入,使药物更易到达上窍。

P.S 周中医师已茹素十年,且有其专属的个人网页与讨论论坛,如有其他问题,亦可前去讨论论坛中询问。网址:http://www.cho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