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想到采访新生代的文坛新锐作家李欣伦,是因为被小屋另一位作者在其文章中引用李欣伦《重来》一书中的文句所推动。起了这个念头之后,很幸运的,透过电子邮件联络到了李欣伦,虽然彼此不相识,但共同的饮食选择与推动素食的心愿,让这次的采访很顺利的进行。原本计划以Q&A的方式采访李欣伦,后决定改请李欣伦直接写出其吃素的历程,让其所想表达的东西不会因为一问一答而有所中断,另外李欣伦所写的内容已非常接近当初预计采访的方向,所以仅在文末加了两个Q&A问题,以补对其吃素历程想多一些的了解。整篇文章李欣伦用毫无修饰的文字,將她25岁那年在印度由环境的因素而必须吃素的旅行素,到现在將素食奉为终生实践的生活饮食选择的决定很平实的写来,相信读者必能从中感受到李欣伦心中那份对素食的特殊感受,尤其在思考对等的互换彼此的角色之后,或许也可以像李欣伦以及所有其他的素食者一样,將素食做为其平日的生活饮食习惯。
∼蕃茄小屋编辑部
作者小档案
曾获联合报文艺营文学奖、全国学生文学奖、时报文学奖、新世纪华文青年文学奖,着有《药罐子》、《有病》、《重来》等书。
2003年春天我在印度待了三个月,那年我25岁,是人生当中第一次自己出外闯荡、旅行,而这趟旅程改变我最大的地方就是我从一个meat
eater变成素食者。
一开始的原因是印度卫生条件很差,很容易腹泻,而我每次看到市场小贩將整片整片的、有的还加以染色的肉块,置放在肉舖上时,就觉得反胃连连,尤其那里苍蝇很多,所以你就可以看到大把大把的苍蝇停留在那些颜色诡异的肉块上,又加上印度沙尘飞扬、豔阳过度曝晒,让我觉得那里的肉一定很不卫生,所以开始吃素。另一个原因则是那时去参加禅修课,在课程中都只提供素食,所以当然也跟着吃素,最后则是在印度吃素相当方便,每一家饮食店都有荤有素,种种因缘之下,我开始吃素。其实在国外,我遇到不少旅行素的旅者,他们在自己的国家不见得吃素,但在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常基于健康、卫生因素吃素,加上印度的素食相当美味,不会感觉自己在吃过于清淡甚至毫无味道的青菜。
吃了三个月的素之后,回到台湾,和朋友吃了几次荤食,但后来都不是很舒服,有时甚至会拉肚子,所以我继续吃素。其实以前就不是无肉不欢的肉食主义者,吃素对我而言不会太难受,不过我以前很爱吃鱼,尤其是美味的生鱼片,所以唯一「放不下」的食物就是鲜美的鱼,就像我曾遇过的外国人虽然说吃素,但会偶尔吃少量的鱼,基于健康因素,我当时也曾考虑过,但后来我想,既然要吃素就干脆都不吃任何肉类吧,否则吃了鱼之后就没完没了,想说鱼都吃了,那为何不吃鸡、不吃羊?最后又变成肉食者,因此我便下定决心不吃任何肉类。
一开始还能吃锅边菜,例如青菜炒肉丝就只吃菜,肉汤只喝汤,但吃到一年多之后,渐渐地连肉的味道都无法忍受了,我的身体和味觉开始改变,有时闻到太重味道的肉,例如羊肉炉、鸡排、清蒸鱼都觉得开始反胃,何况是吃肉边菜?所以后来吃得更纯,奶蛋也是偶尔吃。因此每次我和朋友一起聚餐,朋友点了牛排、排骨饭,还笑着问我会不会很想吃啊?我说不会,他们都不太相信,因为在他们的想法里,肉这么美味,不能吃、只看别人吃应该很难过吧?但是我感觉我的身体和生理已经开始排拒任何肉类,连闻到味道都不舒服,怎么会想吃呢?这时候我发现我自己开始改变了,我的感官知觉变成我以前作为荤食者不曾感受到的,就是我开始真切地感觉到,桌上那些看起来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其实说穿了,不过是一切经过精心处理过的「屍体」罢了。
这样想很极端,也许也会引起荤食者的不快,所以我其实不是极端的素食者,不能容许别人在身旁吃荤,即使有时味道难闻,我还是学会去接受和包容,因为我以前也是肉食者,一个不知道饮食还有别种选择的、一开始就被餵食肉类的肉食者。可能因为后来我好像能感受到桌上的那些不是食物,而是「屍体」,他们曾经以生命的方式存活,但因为要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慾,而被大量生出、然而遭受无情的对待(例如挤在鸡笼里的大量鸡只),最后残酷地被杀害,光想到我桌上的肉必须经历这些恐怖的历程,我就敬而远之,另一方面想到所有的生命在临死前的死命挣扎、恐惧眼神、悽惨叫喊,我就彷彿能感同身受(如果有人拿刀接近我,要吃我身上的一块肉,我一定也是痛苦不堪的)因此这也是我后来完全不吃肉的原因,对我来说,素食不是某种信仰、教条,为了换取某种心灵和平而进行的「运动」,素食一点也不辛苦,我也不会有难以抗拒「诱惑」的时刻,这些肉类一点也不诱惑我,他们让我难过,让我想及他们可能曾经有过的痛苦(痛苦是没有名字的,你如果曾经痛过,你知道那是种愤怒、绝望的负面感受),而这让我决定长期吃素。我最常问自己,如果有选择,我到底要不要因为自己想吃而让他们痛苦、死亡?我的答案愈来愈肯定,既然我知道我也害怕痛苦,那么我就不应该成为加害众生的加害者。
这些事情的发生都很自然,我就变成了素食者,在食物选择上,我也盡量多摄取不同食物,补充营养,配合正常的作息,我不觉得自己看起来不健康。不少人知道我吃素时有些讶异,他们以为吃素者可能都是一脸苍白、瘦弱的样子,但事实上我很「健壮」,精神也不错。有时我也带朋友去一些料理得不错的素食餐厅用餐,这是生在台湾的好处之一,你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素食,朋友吃过开始对素食改观,他们印象中素食要不是像在吃草,就是吃些更不健康的加工食品,但其实不然,他们吃过之后才彻底对素食印象改观,而目前也很多研究证明素食对身体比较健康,也比较人道和环保。其实我们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常怀有严重的偏见和恐惧,觉得一定很糟,但如果尝试之后才发现其实都是自己想像出来的。
作为一个吃素至今即將六年的素食者,我还是相信素食是个智慧的决定,为了人道、环保和健康,我选择做个终生的素食者,也用自身来证明,素食也可以吃得很营养,而我也希望,愈来愈多人认识素食的好处,从素食人生中感受到所有美好。
Q&A
1.在妳决定吃素之后,家人以及朋友的反应如何?
我的亲人比较能接受和认同,因为我母亲也曾吃素过一段时间,也结交很多吃素的朋友,所以基本上家人都很支持,而且因为我的关系,我的家人在家几乎都吃得很素,也很少吃肉。至于朋友一开始都很好奇,通常也都以为素食味道很怪,很难吃,但我都会趁机带他们去吃好吃的素食料理,经济又好吃,他们从此对素食改观,其中有的平常也会偶尔吃素。总之,我的亲人和朋友都很体贴我,我们一起出去吃饭,要不是吃素的,就是找有荤有素的餐厅,所以一起吃饭都不成问题。
2.平日妳如何解决吃的问题?
我有时自己做菜,有时在家里吃妈妈做的菜,有时则在外头吃素食,现在台湾愈来愈多人有吃素的习惯和概念,所以吃素绝对不成问题,甚至有些没有素食菜单的荤食餐厅,都会特别为我做简单的素食炒饭或炒面,尤其我吃东西不太挑剔,所以基本上吃素是不会麻烦的。我觉得在台湾很幸运的地方就是,吃素很方便,从经济小吃到高级餐厅都有,可以让别人消除"素食不好吃"的刻板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