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想到採訪新生代的文壇新銳作家李欣倫,是因為被小屋另一位作者在其文章中引用李欣倫《重來》一書中的文句所推動。起了這個念頭之後,很幸運的,透過電子郵件聯絡到了李欣倫,雖然彼此不相識,但共同的飲食選擇與推動素食的心願,讓這次的採訪很順利的進行。原本計劃以Q&A的方式採訪李欣倫,後決定改請李欣倫直接寫出其吃素的歷程,讓其所想表達的東西不會因為一問一答而有所中斷,另外李欣倫所寫的內容已非常接近當初預計採訪的方向,所以僅在文末加了兩個Q&A問題,以補對其吃素歷程想多一些的了解。整篇文章李欣倫用毫無修飾的文字,將她25歲那年在印度由環境的因素而必須吃素的旅行素,到現在將素食奉為終生實踐的生活飲食選擇的決定很平實的寫來,相信讀者必能從中感受到李欣倫心中那份對素食的特殊感受,尤其在思考對等的互換彼此的角色之後,或許也可以像李欣倫以及所有其他的素食者一樣,將素食做為其平日的生活飲食習慣。
∼蕃茄小屋編輯部
作者小檔案
曾獲聯合報文藝營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新世紀華文青年文學獎,著有《藥罐子》、《有病》、《重來》等書。
2003年春天我在印度待了三個月,那年我25歲,是人生當中第一次自己出外闖蕩、旅行,而這趟旅程改變我最大的地方就是我從一個meat
eater變成素食者。
一開始的原因是印度衛生條件很差,很容易腹瀉,而我每次看到市場小販將整片整片的、有的還加以染色的肉塊,置放在肉舖上時,就覺得反胃連連,尤其那裡蒼蠅很多,所以你就可以看到大把大把的蒼蠅停留在那些顏色詭異的肉塊上,又加上印度沙塵飛揚、豔陽過度曝曬,讓我覺得那裡的肉一定很不衛生,所以開始吃素。另一個原因則是那時去參加禪修課,在課程中都只提供素食,所以當然也跟著吃素,最後則是在印度吃素相當方便,每一家飲食店都有葷有素,種種因緣之下,我開始吃素。其實在國外,我遇到不少旅行素的旅者,他們在自己的國家不見得吃素,但在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常基於健康、衛生因素吃素,加上印度的素食相當美味,不會感覺自己在吃過於清淡甚至毫無味道的青菜。
吃了三個月的素之後,回到台灣,和朋友吃了幾次葷食,但後來都不是很舒服,有時甚至會拉肚子,所以我繼續吃素。其實以前就不是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吃素對我而言不會太難受,不過我以前很愛吃魚,尤其是美味的生魚片,所以唯一「放不下」的食物就是鮮美的魚,就像我曾遇過的外國人雖然說吃素,但會偶爾吃少量的魚,基於健康因素,我當時也曾考慮過,但後來我想,既然要吃素就乾脆都不吃任何肉類吧,否則吃了魚之後就沒完沒了,想說魚都吃了,那為何不吃雞、不吃羊?最後又變成肉食者,因此我便下定決心不吃任何肉類。
一開始還能吃鍋邊菜,例如青菜炒肉絲就只吃菜,肉湯只喝湯,但吃到一年多之後,漸漸地連肉的味道都無法忍受了,我的身體和味覺開始改變,有時聞到太重味道的肉,例如羊肉爐、雞排、清蒸魚都覺得開始反胃,何況是吃肉邊菜?所以後來吃得更純,奶蛋也是偶爾吃。因此每次我和朋友一起聚餐,朋友點了牛排、排骨飯,還笑著問我會不會很想吃啊?我說不會,他們都不太相信,因為在他們的想法裡,肉這麼美味,不能吃、只看別人吃應該很難過吧?但是我感覺我的身體和生理已經開始排拒任何肉類,連聞到味道都不舒服,怎麼會想吃呢?這時候我發現我自己開始改變了,我的感官知覺變成我以前作為葷食者不曾感受到的,就是我開始真切地感覺到,桌上那些看起來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其實說穿了,不過是一切經過精心處理過的「屍體」罷了。
這樣想很極端,也許也會引起葷食者的不快,所以我其實不是極端的素食者,不能容許別人在身旁吃葷,即使有時味道難聞,我還是學會去接受和包容,因為我以前也是肉食者,一個不知道飲食還有別種選擇的、一開始就被餵食肉類的肉食者。可能因為後來我好像能感受到桌上的那些不是食物,而是「屍體」,他們曾經以生命的方式存活,但因為要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而被大量生出、然而遭受無情的對待(例如擠在雞籠裡的大量雞隻),最後殘酷地被殺害,光想到我桌上的肉必須經歷這些恐怖的歷程,我就敬而遠之,另一方面想到所有的生命在臨死前的死命掙扎、恐懼眼神、悽慘叫喊,我就彷彿能感同身受(如果有人拿刀接近我,要吃我身上的一塊肉,我一定也是痛苦不堪的)因此這也是我後來完全不吃肉的原因,對我來說,素食不是某種信仰、教條,為了換取某種心靈和平而進行的「運動」,素食一點也不辛苦,我也不會有難以抗拒「誘惑」的時刻,這些肉類一點也不誘惑我,他們讓我難過,讓我想及他們可能曾經有過的痛苦(痛苦是沒有名字的,你如果曾經痛過,你知道那是種憤怒、絕望的負面感受),而這讓我決定長期吃素。我最常問自己,如果有選擇,我到底要不要因為自己想吃而讓他們痛苦、死亡?我的答案愈來愈肯定,既然我知道我也害怕痛苦,那麼我就不應該成為加害眾生的加害者。
這些事情的發生都很自然,我就變成了素食者,在食物選擇上,我也盡量多攝取不同食物,補充營養,配合正常的作息,我不覺得自己看起來不健康。不少人知道我吃素時有些訝異,他們以為吃素者可能都是一臉蒼白、瘦弱的樣子,但事實上我很「健壯」,精神也不錯。有時我也帶朋友去一些料理得不錯的素食餐廳用餐,這是生在台灣的好處之一,你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素食,朋友吃過開始對素食改觀,他們印象中素食要不是像在吃草,就是吃些更不健康的加工食品,但其實不然,他們吃過之後才徹底對素食印象改觀,而目前也很多研究證明素食對身體比較健康,也比較人道和環保。其實我們對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常懷有嚴重的偏見和恐懼,覺得一定很糟,但如果嘗試之後才發現其實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作為一個吃素至今即將六年的素食者,我還是相信素食是個智慧的決定,為了人道、環保和健康,我選擇做個終生的素食者,也用自身來證明,素食也可以吃得很營養,而我也希望,愈來愈多人認識素食的好處,從素食人生中感受到所有美好。
Q&A
1.在妳決定吃素之後,家人以及朋友的反應如何?
我的親人比較能接受和認同,因為我母親也曾吃素過一段時間,也結交很多吃素的朋友,所以基本上家人都很支持,而且因為我的關係,我的家人在家幾乎都吃得很素,也很少吃肉。至於朋友一開始都很好奇,通常也都以為素食味道很怪,很難吃,但我都會趁機帶他們去吃好吃的素食料理,經濟又好吃,他們從此對素食改觀,其中有的平常也會偶爾吃素。總之,我的親人和朋友都很體貼我,我們一起出去吃飯,要不是吃素的,就是找有葷有素的餐廳,所以一起吃飯都不成問題。
2.平日妳如何解決吃的問題?
我有時自己做菜,有時在家裡吃媽媽做的菜,有時則在外頭吃素食,現在台灣愈來愈多人有吃素的習慣和概念,所以吃素絕對不成問題,甚至有些沒有素食菜單的葷食餐廳,都會特別為我做簡單的素食炒飯或炒麵,尤其我吃東西不太挑剔,所以基本上吃素是不會麻煩的。我覺得在台灣很幸運的地方就是,吃素很方便,從經濟小吃到高級餐廳都有,可以讓別人消除"素食不好吃"的刻板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