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經典∼《內經》「上古天真論篇」其中有一段話是「...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歧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意思是黃帝問天師歧伯:上古之人,能活的時間比較長,甚至活了100歲以上還動作不衰;可是現代之人,年過半百動作都皆衰,為甚麼呢?是時代的不同,還是人們違背了養生之道?。歧伯回答:上古的人,懂得天地之間運行的道理,是陰陽諧和的,每個人的命運是有定數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運行道理相違背,他們的起居作息都“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這樣就能肉體與精神都協調一致,而盡終其天年。現代的人,可不是如此,把酒當作飲料,過反常的生活方式,日夜顛倒也習以為常,酒醉後肆行房室,來枯竭他的精氣,耗散他的真氣,不懂得保持精氣神的充滿,不善於調養精氣,最後就貪圖一時的快樂而違背養生的樂趣,因為“起居無節”,所以差不多五十多歲就開始已經不健康了,動作也不行了。
由上可知,“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這幾點是古人的養生秘訣,到現在依然是我們現代人應該學習借鑒的。即使是面對最近最暴紅的新流感,若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概念,那就不需怕它了!而如何「正氣存內」,「上古天真論篇」的這五句二十個字就是最佳的指導原則,若能實在力行,那人人都像多了層防護罩,那就不必再怕新流感了。
食飲有節
“食飲有節”就是吃東西曉得要節制。因為「飲食自倍,脾胃仍傷」!像吃到飽、嗜酒、過食肥甘厚味及不潔的飲食,無規律的飲食是最受容易傷害脾胃,而引起食滯、濕阻、氣滯等,而脾是後天之本,人的動力工廠、能量補給站,一但損傷,很容易會脾虛,就會覺得身倦疲累,并有胃脘痞滿、納呆、噁心,腹脹,拉肚子,這時人的抵抗力就會變的很低。
而不少專家預測今年秋季將出現病情更為嚴重的第2波H1N1流行。按照中醫五運六氣學說的推測:2009年己丑為土運不及,但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氣運相合而為平氣之年(本年既是天符,又為歲會,為太乙天符年),春分至小滿,3月20日至5月21日氣候比較炎熱,「其病溫厲大行」,與目前新流感的出現正好相符。下半年氣候雖然相對比較正常,但二之氣和三之氣(6月∼9月)均是太陰濕土和少陽相火共同主令,疫病乘濕熱氣候而繼續流行仍有可能。而脾虛消化系統不好這類型的人,因與「濕」氣「同氣相求」,對應這時節就會是最容易感病的一群,尤其現代人嗜冰如狂,冰最傷胃陽及脾陽的,想要抵抗力好,就請去冰放涼三十分鐘後再食用。當然,這型的人,平時四神湯多吃,玉屏風散也是這型預防新流感的好藥膳。
(註:1983年高等醫藥院校《方劑學》中載此劑量為白朮60g、黃耆、防風各
30g,按三藥用量比例是為2:1:1,重用白朮。)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起床與睡眠都有一定的時間。熬夜最傷陽,現代人工作壓力以及生活習慣不良,半夜一二點不睡的很多,這些都在耗陽氣,陽氣不夠,「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
熬夜最傷陽外,也傷陰,很多熬夜的人,虛火會很大,口乾舌燥,手足心熱,舌紅苔薄少甚至有剝苔的現象,也容易有睡眠障礙,這類型的,天王補心丹或六味地黃丸,甚至知柏地黃丸都可以作為參考選用。
北京姜良鐸教授特別希望,多宣傳健康的生活行為。他說:中醫認為,有內火易感冒,熬夜三天準感冒,空調太涼就感冒。所以不要熬夜,23點以前睡覺,冷氣28∼29度,別開冷氣蓋棉被。
不妄作勞
“不妄作勞”是勞作合宜,不違背常規法度,不做自己不能負荷的事。過勞死的頻頻耳聞,想當然耳,這樣的生活型態正氣會足嗎?像北京就發現,很多H1N1的患者是乘飛機舟車勞頓者。
有些勞工者,在大太陽下長期工作,汗流很多,人就又虛又渴,冰也跟著猛灌,而自覺經常中暑中,這是屬於暑熱傷氣津,平日生脈飲就可以當保健飲料。
生脈飲的組成,可以把人參改為西洋參,麥門冬、五味子比例是2:2:1,五味子一錢就好,不要過量,因藥性收斂易氣滯胸悶。
法於陰陽
法於陰陽”其實就是要人『順其自然』而已。這個『自然』,是天地之間的運行,“法於陰陽”,也就是要人類效法自然界寒暑往來的規律,而按照其變化規律來起居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及隨四季的變化而適當增減衣服等。
中醫有一個很大的,很根本的特色,就是整體觀,這個整體觀是要更寬闊的,不單只有這個形體而已,而是要把人體放在天地這個背景去考量的,也就是人健康也好,疾病也好,都與自然天地息息相關。宇宙運行,人也因應而動。人與宇宙是密不可分的。
而中醫認為“氣”是宇宙的最基本元,而人是氣所構成的宇宙的一小分子,而宇宙分配給我們每個人的氣並不是無窮無盡的,也就是每個人的命運是有定數的,所以才有生、老、病、死的過程。古人用『氣數』這個名詞來形容氣的限量,很像瓦斯罐內的氣是有一定的量一樣,若將那開口的閥開的太大時,沒用幾次就用完了。因此,人的氣用的長短,有部份的權力是操縱在我們自己手中的。所以如何把生命的閥開的小一點,也就等於在樹立正確的養生觀了。當然也不能太小,否則如何活下去。簡單的說一樣是要中庸的,勿太過,也勿不及。這其中的細調,也是“法於陰陽”!
和於術數
而“和於術數”,所謂術數,在中國古代術數學中,記錄了宇宙天體日、月、星、辰的運轉規律,天干、地支結合五行生克制化關係,來表達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生生息息的變化。而“和於術數”,就是要按著術數學中揭示出的自然規律來休養鍛鍊。
舉例來說,像一年四季氣候變化是春溫、夏熱、秋燥、冬寒。人隨季節變化,產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理。眾所皆知的『養生』實際上這個『生』字,可以是指春天的「生」。而有養「生」,自然就有養「長」,養「收」以及養「藏」嘍!而人的生活起居等應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即春夏季時養「生」氣、養「長」氣,以適應自然界陽氣漸生而旺的規律,以不應泄太過或內寒太盛,免傷陽氣。而秋冬季節養「收」氣、養「藏」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而不應耗精而傷陰氣。換個角度說,這也是“法於陰陽”,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其間再用“和於術數”去學習呼吸吐納、按蹻(就是推拿按摩)、導引,適量運動等,以達養生延壽,活到百歲。
一、吐納呼吸,打坐..等,就是在呼吸上下功夫。人的壽命與呼吸次數相關,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定的呼吸次數。想想當我們劇烈運動時,呼吸心跳加快,本來呼吸次數每分鐘十幾次,一下子增加到五六十次,這樣是不是氣數用得太快了,結果當然有損無益。若練習打坐,學習鼻息,膚息,胎息,進而到龜息,呼吸的次數減少了,當然使用的時間就延長了,那不就等於節約呼吸的次數是最好的延緩衰老方法嘍。
打坐可以靜心養氣、調氣,充實五臟六腑,溫養肉體,是最佳的防禦方法。每每很累的時候,打坐一下,精神就會恢復,若長期固定時間打坐,氣足夠了,就不怕H1N1了。
二、按蹻,推拿按摩,就是沿循經絡,以「持久,均勻,有力,柔和,滲透」之力摩皮部、揉穴道、推經絡,透過經絡系統的傳導,加強個體內部器官的協調性,促進內臟間的組織機能,使機體陰陽平衡、營衛調和、氣血流暢。
當然刮痧也算在內。當自覺開始有點累,或是肩頸酸痛,頭痛,有一點點的跡象,就趕快刮痧,可以達到預防效果。
除了全身經絡的按摩外,最簡單DIY是耳穴按摩法。就是用手對耳朵進行摩擦、揪拉、揉捏、點壓等有效的刺激,來達到保健和治療效果。記得有位醫師曾說過,耳朵很像DVD,自動記錄身上的狀況,左邊有任何的變動就在左耳記下,所以按摩耳朵是可以清除病變及恢復健康的。而現代研究也發現,耳上有非常豐富的神經,這些神經末梢構成非常密集的感受器,能敏感接受刺激信息。而神經將治療信息傳遞到相應部位,使各項功能恢復平衡,從而達到治療保健目的。
其按摩方法共5節,可用於日常保健:
1.全耳腹面按摩法:以掌心前後摩擦耳廓正反面10餘次,可對全身進行保健,能疏通經絡、強身健體。
2.手摩耳輪按摩法:以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輪部10餘次,可防治頸、肩、腰、腿痛、頭痛、頭暈等。
3.提拉耳尖法:以拇食指向上提拉耳頂端10餘次,有鎮靜、止痛、抗過敏、退熱、清腦、明目、降壓等功效。
4.揪拉耳垂法:拇食指夾捏耳垂部向下再向外揪拉、摩擦耳垂10餘次,因為耳垂是五官的地方,所以可防治頭暈、花眼、近視、耳鳴等症。
5.全耳按摩法:以食指指腹自三角窩,開始摩擦耳甲艇、耳甲腔各10餘次,使之發熱,可防治臟腑病症,對內臟有保健和治療作用。
耳穴按摩法很簡便又實用、省時省力省錢也很適合於大眾。
三、運動,人是動物,是不能不動的。兢走、散步、太極拳、游泳、八段錦、健美體操、太極拳、以及拜佛都是很好的運動,尤以拜佛最好,拜的越慢越好,拜久了,身體越來越輕,最後能身心輕安。不只如此,拜佛可以緩解脊椎衰變性疾病。因為年齡越大,脊椎自然衰變,每節脊椎的間隙逐漸縮小靠攏,從而壓迫脊椎周邊的神經和血管,並引發局部神經功能失常、血管栓塞、血流不暢等。正確拜佛方法是可以伸展脊椎,對脊椎來說是很好的一種復健。
運動時要注意天氣,若太熱,寒流,刮大風,下大雨可是要改到室內的。
以上是簡單的了解一下“和於術數”的方法。然而想想數千年前就有這麼精闢,通俗易懂的養生原則─“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真的是寶藏啊。可惜,現代人了解的少了,再持之以恆去做的人,就更不多了。
中醫的預防醫學不是只有食療藥膳而已,很多很簡單的原則都被忽視了,今逢新流感的延燒壓力下,大家人人自危,但反省一下,若能作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把自身調整到最佳狀態,再加上一些合適的食療,讓體內有足夠的抗病毒能力,那就不怕新流感了。
附:深圳市衛生局公佈的中醫藥預防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方案
1.「防感湯」配方是黃芩5克、黃耆10克、藿香10克、防風5克、葛根20克、甘草5克。此方扶正祛邪、解表祛濕。
以上藥方的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日。以上劑量為成人1日劑量,小兒酌減,孕婦、脾胃虛寒者遵醫囑。
2.「1號方」適應於體質壯實或平素菸酒過度的人群,藥物組成為:葛根15克、黃芩10克、藿香10克、生薏仁10克、生甘草5克。功效:清熱化濕,透表達邪。
3.「2號方」適應於體質虛弱或自汗易感冒的人群,藥物組成為:黃耆20克、防風10克、白朮10克、銀花10克、生甘草5克。功效:寓清於補,防止苦寒傷中,並借宣發之品,振奮衛陽,抵禦外邪。
P.S
周中醫師已茹素十年,且有其專屬的個人網頁與討論論壇,如有其他問題,亦可前去討論論壇中詢問。網址:http://www.chownet.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