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希望,可以把一路上的這些見聞跟朋友們分享,用我的眼我的筆,帶大家去感受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範圍的素食生活。當然,這只是我的所見所聞,?磚引玉,希望大家分享更多的異域經歷。
第一站
摩洛哥
2008年,我終於如願以償地踏上了摩洛哥的旅程,幸福地降落在傳說中浪漫的卡薩布蘭卡的熱土上。
“卡薩布蘭卡”這個名字,總是能給國人一個幻想,奇妙的、美麗的、溫存的。不因為別的,就因為北非諜影和那首家喻戶曉的歌兒。
摩洛哥是一個北非比較富裕的國家,受歐洲的影響比較多,國民的生活水準相對較其他中西非國家好很多。去之前我腦海裡充滿了幻想,對於素食更是抱有很高的期望。但總是事與願違的,迎接我的,是一大堆的“生活”問題。
摩洛哥人主要說法語和阿拉伯語,如果用英語交流的話,跟代理商還可以,而跟其他人,最基本的交談都很成問題。比如,上街逛市場(包括超市和農集市),基本上與人無法有效地交流。記得我從海邊看完據說世界排名第二的哈桑二世清真寺(The
HASSAN II Mosuqe)回來的時候,饑腸轆轆。於是在海邊找到一個餐館(當地人把臨街的一些餐館叫沙龍Salon),卻在看到餐牌的時候覺得昏厥。他們的菜牌上只有法語,我根本無法知道上面是什麼,於是手舞足蹈地跟服務員說“我是素食者,請給我一份素餐”、“我不吃肉、不吃雞蛋、不吃魚”、“如果貴餐廳沒有合適的食物的話,我想要一份沙拉、一杯拿鐵咖啡就可以了”。當我看到服務員的表情從一臉茫然到似懂非懂再到非常明白(他狂點頭)時,心裡的大石落地。交流的過程是比較辛苦的,而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看到服務員端給我的只有意式咖啡的時候,我再一次昏厥。後來我問他沙拉呢,他再次作出一臉茫然的表情。而我,只能放棄,“逃出”該沙龍,嘗試別處去覓食。
後來,跟代理商去吃了幾次飯,終於明白素食在摩洛哥並不很流行。幾次都是吃義大利餐,在卡薩的舊城、市中心和新城都試過,不是真正的純素食,只是不帶肉、蛋、魚罷了。那幾次吃飯都是正規的西餐式吃法,頭盤(開胃菜)、正餐、甜點一一俱全。
一般頭盤(開胃菜)都是沙拉,有素有葷的。素的是比較傳統的做法,生菜、椰菜、聖女果蕃茄等。一般我會要求不拌沙拉醬,因為一些沙拉醬裡有魚籽或蛋清什麼的,只是自己加一些鹽、胡椒粉、橄欖油,拌著也是很好吃的。在上菜前,一般都會有法式麵包,很硬的那種長條,還有當地很有名的橄欖果,很好吃。
正餐有意大利(義大利)粉、麵條等,沒有太多的選擇,米和麵包一類的,基本上餐牌上看不到,通常都是牛排、羊排之類的。不過即便是點意大利(義大利)粉或麵條,對於嚴格素食者來說也還有挑戰。因為,我想,除了乳酪和調味品外,他們幾乎找不到別的東西來配了,再加上交流的問題,最好還是點培根菜汁意大利(義大利)粉(或麵條),強烈要求把培根去掉,總好過吃那麼多乳酪的。
甜品很多,大多是小蛋糕或者冰淇淋。我個人認為冰淇淋會好一些,或者乾脆只喝果汁,不然可能會吃到雞蛋或牛奶(如果是純素食的話會不舒服的哦)。
總的來說,作為素食者,在卡薩布蘭卡找到吃食是比較困難的。因為跟中東、亞洲國家不同,他們的佛教徒比較少,對於環境保護、動物權益的問題關注得也並不多。當然,最有可能的是,我所認識的當地人對這些問題不太關心。
當然,也不是什麼都吃不了的。我觀察過當地的情況,市集一般靠住宅區比較近,而酒店附近通常都有一到兩家便民超市,買東西是很方便的。價格也不算太貴,跟深圳的消費水準相當。通常我不用陪客戶吃晚餐,於是都自己解決。我會選擇在市集買些蔬果,當地有很豐富的選擇,生菜、蕃茄、洋蔥等非常常見,再向酒店要一些橄欖油(或者買一小瓶也不會很貴)、鹽,拌著就可以當沙拉吃了。還可以在超市裡買麵包、醬橄欖果、牛油果什麼的。這裡要重點說一說醬橄欖果,超市里賣的都是瓶裝的,味道比較單一。我選擇了市集,一般賣這種醬橄欖的小攤販平均提供3-5種選擇,鹹甜辣酸全部具備,還可以一起都各買一些,用保險飯盒放在酒店冰箱裡,每次吃麵包、沙拉的時候都嘗一嘗。
嗯,這就是我的摩洛哥之旅了,只有短短一周,雖然覺得“生活”困難,卻終於找到了解決的辦法。而這一次出行總結出來的經驗,在後來其他國家之旅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讓我不再擔心出差會餓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