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杜拜,是個神話,一個建立在沙地裏的杜拜,讓人嚮往。那裏有世界第一高塔,有遠近聞名的七星級酒店,有棕櫚形建築群。
去之前,我也曾忐忑不安,尤其是摩洛哥之後,我不知道過去將面對什麼,“日子”怎麼過。
於是,我準備了很多吃的東西,塞了行李箱的三分之一。準備的吃食很零散,大部分都是乾糧,比如全麥餅乾、蘇打餅等,再就是葡萄乾、堅果什麼的,基本上恨不得把冰箱都扛過去。
在杜拜我們住的酒店靠近中國城,附近很多地方可以吃飯。除了早餐的水果、蔬菜沙拉、麵包、果汁等,我基本上帶油的東西都不太敢吃。怕有葷油沾過吃了不舒服,中午因為是在展會上過,就隨便吃一些水果喝些咖啡,到晚餐時分再回酒店吃乾糧。
這樣過了好幾天,同事知道後覺得很驚訝,熟路的同事帶我去了一個印巴人比較集中的地方,那裏除了印巴人,還有很多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來的外來勞工。那附近有很多小食店,像內地的小排檔,簡簡單單的地方,有很豐富的素食種類可選。
在那裏,我一共去過兩個餐館試吃。
聽同事說一間是印度式的,並非全素的餐館,但有很多素食的選擇。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帶素食的餐牌,在餐牌上很明確地印著素食(vegetarian)和非素食(non-vegetarian)的字樣,而且在素食的菜肴前,有綠色的小圓點標識。而非素食的食物則是用紅色小圓點加以區分。從餐牌上看有很多種選擇,炒的、炸的、煮的、生的、辣的、淡的,應有盡有,品類繁多。我當時點了一個素漢堡,喝了一杯橙汁。素漢堡的用料是馬鈴薯泥炸的堡芯及生菜,再配一些很淡口味的醬汁,麵包鬆軟且很香。那一餐吃得非常飽,食物很香,也很踏實。
第二家是個馬來西亞的館子,菜牌跟印度餐館裏看到的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從選擇來說沒有印度餐館多,是一些很簡單的炒菜式樣,配的是飯,很像家庭菜。味道沒有非常出眾,但平平淡淡的味道,很貼心。
從那以後,我就開始久不久在酒店附近轉一轉,慢慢喜歡上了杜拜。中東的堅果是非常出名的,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如果能找到菜市,價格方面會比一些精品店便宜很多,跟國內的價格持平,但可以試很多平時見都沒見過的種類。或者,跟同事去吃飯的時候,哪怕不帶素食餐館的地方,我也能找到可以吃的東西。比如,很多中東式的餐館,在上正餐的時候一般會上一些法式硬麵包或薄餅,及很簡單的混蔬菜碎作為餐前菜。中東也有醃橄欖吃,跟在摩洛哥看到的差不多,只是口味沒見有那麼多,大部分都是鹹鹹的,用來下飯的那些。我往往吃麵包、蔬菜碎就能半飽,再喝一些當地酸酸辣辣的蔬菜湯,基本上就夠了。
在杜拜待了十天,對於食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軟麵皮(或者像餅的pancake),一般不會放什麼調味品,就是很單純麵粉被溫火烤熟的味道,很香。或者是脆薄餅,薄得半透明,巴掌大,必須趁熱吃,清香撲鼻的面香;或者還可以捏碎了撒在蔬菜湯裏,脆脆的又有滿口鑽的濃汁兒。另外還有打碎的馬鈴薯泥與香料混合在一起煮的,不知道叫什麼,很好吃。
嗯,認真想起來,可能因為杜拜是個國際都市,各式各樣的吃食彙集一地,很難分清楚到底哪種出自於什麼地方。而這一切,就如同從天上落入凡間的禮物,讓人心裏充滿了驚喜和感恩。
於是,我終於相信並親自體會了這樣一個建造在沙地上的神話。當然,最後,我又拖著剩下的乾糧興高采烈的踏上回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