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皰疹之中医疗法

 

 

文/周莉蕙医师
版权/蕃茄小屋

 

有许多病人问到带状皰疹之中医疗法问题,兹一并回复如下:

问1:请问带状皰疹服中药有效吗?

答1:带状皰疹俗称" 皮蛇",是小时候感染过水痘后,此病毒varicella-zoster残存在体内的神经根里,等到人体抵抗力弱时,它就会像游击队一样跑出来,沿着神经线分佈,长出一丛一丛令人很痛的小水皰,因为都是沿着神经线长,形成带状,所以叫"带状皰疹",而人体的神经皮节,是呈二个半圆的对称分布而非环状,因此不可能长齐成一个圆,除非免疫系统非常的差,又正好侵犯的是对称的神经节。所以,当工作压力大,尤其是50岁以上的成人,熬夜、考试、忙碌、感冒生病、癌症,抵抗力下降时,带状皰疹就会跑出来玩,这也算是身体变相提示出了警告,说明当下的免疫力有问题了!!

  带状皰疹通常在发疹前4-5 天,最先出现的是「痛」,就是很痛地让人无法忍受,到无法入眠也常见,主要它潜藏神经根内,侵犯神经,所以该患部就觉得很痛,有时会伴随发烧、倦怠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这些都是病毒感染的一般症状。等数天之后,就会出现单侧性,延着神经体节分佈的群集性红色丘疹,变成有红晕的簇生小水皰,然后变为脓皰,7∼10天干凅之后结成黑色痂皮,若照顾得当,抵抗力强者一个月即会好无痕迹;若照顾不当,会留下疤痕。

  西药对此病毒的特效药物是acyclovir(Zovirax),不过要自费。而中药当然是有效的啊!因为中医对抗病毒的药比西药多,而且对之后免疫调节,体质改善是最为善长。

问2.感染带状皰疹,有风寒外感症状又骨头酸痛,若服荆防败毒散加当归拈痛汤是否适合?

答2.在水皰发作之前,多少会有类似外感症状如骨头酸痛、发烧、倦怠,这些普遍是病毒感染的一般症状!但还是要区分是风寒,还是风湿。骨头酸痛,有没有《沈重》的感觉,荆防败毒散可以用。若风寒再『夹湿』,就需改羌活胜湿汤或九味羌活汤....等。

  再看当归拈痛汤是【袪风止痛,清热利湿】,其组成有人参与当归,比较适于偏虚者的湿热。若风寒外感未夹虚或热者,则不合用。若二者同用,会有所牵扯反而药效力道不够,且还有「闭门留寇」之嫌,不过还是要看当下的体质及证型才确定。

问3:中医不是说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带状皰疹病毒引起神经痛与外感表症相比可能较不舒服,是否可先处理如服龙胆泻肝汤等泻火之剂,再处理表症?

答3:急症并不以「较痛、不舒服」来作抉择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表症』不是『本』,是标,是急症哦,要先处理。大原则:有表症者,先解表!若先用龙胆湿肝汤加味先处理,苦寒的药,很容易让表邪入里,病邪留恋,往后处理就难以再抽丝了。

不过,这外感表症期间,是病毒感染的一般症状,很容易被误诊,直到神经痛及水皰的出现,而伤寒论中:「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意思是有皮肤感染性的病灶,或长期皮肤有发炎的人,多数是有「毒热盛,营血伤,气血两伤」,这是发表药的禁忌。因此,先解表之前,还是要详细评估证型是否湿热毒盛,有否气血虚弱,才能放胆解表。

问4:依西医说法带状皰疹病毒即系水痘病毒潜伏于神经处,待人体抵抗力较弱时便跑出来,若此说法正确,如无表症情状下,是否应如人参败毒散一样在去邪时同时扶正,如服龙胆泻肝汤加人参?

答4:加不加人参,还是要看体质!因为中西医的观点不同,不可混为一谈。若素体质虚者,当下的症状有身倦懒言,神疲乏力,面白脉弱者,还是可以选用参类,有是证用是药。

问5:带状皰疹似为热或湿热所引起,如服龙胆湿肝汤加味或用黄连解毒汤,有无其他可能,如风寒暑湿燥等

答5:带状皰疹以中医病因病机观之,主要是以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而导致肝胆火盛;或因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基本上不离湿与热。烧灼疼痛与炎症的现象显示因于热,水皰丘疹的出现说明肇于湿。带状皰疹是湿热邪引起,湿大于热,或热大于湿,这是「概略」的辨证。证千变,医亦千变,其它的兼证当然有可能。

问6:我母亲最近长了一般俗称的"生蛇",也就是带状皰疹,内科医生已经开有口服药,但家人希望再外敷传统中药,该配方是--大黄,雄黄,水粉,甘草粉,听说治生蛇的中药有毒性,请问这样的配方是否恰当?谢谢。

答6:水粉是【铅】粉。
第一, 炮制是否遵循古法?
第二, 有否替代伪品?
第三, 若【大面积长期】外用,有没有铅中毒或积蓄能性?存疑!
大陆有用「牛黄解毒丸』外敷治之。参考:取牛黄解毒丸4丸,加入75%酒精100毫升浸泡,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药物充分溶化。將患处清洗净,干燥后用上述药物涂敷患处。第一天频频涂药,以保持患处湿润为度,第二天用生理盐水洗去皰疹面上的药物,重新敷上新的药物,以灭菌纱布复盖。每日换药l次,4天为1疗程。一般l个疗程即可痊愈。

罗秀琳老师的家传外敷方:
新鲜冷饭藤(火炭母)二两,清水洗淨,在来米一两洗淨皰软,二者在果汁机打成细浆,倒出加米酒头成稀状拌均匀,以消毒棉花沾之频频涂患处约十五分,片刻即呈黑点,灼热刺痛红肿亦随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