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目 录 页
焦点

黄梅栀子香

 

文:程然
版权/蕃茄小屋

 

 一次开始跑江湖,是在05年的初夏。江湖是江西湖南的简称,之所以有“跑江湖”的说法,是佛法兴盛的时候,江西湖南有许多禅宗丛林,学法的师父们在此二地来回奔返而得名。我想着要去虚云老和尚的真如禅寺看看,也想拜谒庐山脚下的东林寺,西林寺,而入住九江,一江之隔,江北就是湖北黄梅。

黄梅很有名。有禅宗的四祖寺和五祖寺。六祖慧能舂米写偈子的地方就在五祖寺。而近代作家废名亦是黄梅人。火车由北向南开的时候,路过九江长江大桥,路过黄梅,我心里就念着这里了。
晚上在江边散步,看着夕阳在壮阔的江面上缓缓落下,那对岸的星星点点,可就是黄梅人家?

及至真正启程,才知道路程并不近。那隔江相望的并非黄梅县城,而是黄梅的一个镇。过了九江长江大桥后,车行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黄梅县。一路上汽车、三轮蹦蹦,二轮摩托和“11路 车子”(步行)交替,才上得五祖寺所在的山巅。而四祖寺与五祖寺并不在一处,它们在黄梅的两个相反方向。虽是初夏,当空的却也是烈日,汗流浃背,遥想当年 那些热忱的求法者,也曾在这烈日下流汗奔劳吧。那个时候的交通工具可没现在这么发达,要在江湖上行走,只有两个脚板做劳力。


坐摩托在路上疾驰的时候,身边莲叶田田,初始只是惊歎她们的温婉美丽,到后来惊歎的是荷花的规模。我叫停了摩托,蹲在路边拍照。有农人看见我的兴奋,笑 了。我知道,在我眼里表法纯正的荷花,在农民兄弟手上,就是庄稼。那些莲子,莲藕,既是粮食也是药品,形而上的表法,与形而下的价值,都是让人欢喜的。据 说在黄梅,规模最大的有一千亩荷花湖。微风扶摇,那该是怎样的一幅美景啊。

平坦的马路逐渐开始爬坡,逶迤,荷花在山下,和风绕山梁,拜摩托之力,我很快就来到了五祖寺的山门外。或许是我的清晨都用来赶路,到达寺庙的时间几乎都在酷暑晌午,遊客在晌午时分稀少,而师父们大多正在午休。庭院宁静空阔,让我的汗珠显得如此鲁莽。

这就是建于唐永徽五年(654年)的湖北黄梅五祖禅寺了,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的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得法受衣钵之圣地。第一重门是天王殿,殿上方刻有敕建“真慧禅寺”的字样。实际上五祖寺在弘忍大师建庙时,叫做东山寺。后来为纪念五祖,被人称作了五祖寺。

 天王殿后面的建筑别具风格——主殿和地藏殿、观音殿连为一体,并排而立,远看蔚为壮观。与别处不同,在这些菩萨殿堂中,还有一座圣母殿,供奉的是弘忍大师 的母亲周夫人。这里面有个故事,相传破头山有一位种松老者对四祖道信很是仰慕,想拜师于他,出家修行,道信说他年老,出家无用,要他以待来世。后来道信去 黄梅,路遇一个小孩子,四祖便问小儿何姓,不料那孩子却回答说:“性即有,非常性”。四祖再问,孩子便说“是佛性”,再三问,更言“性空,故无”。道信很 是惊奇,以神通看他,才知道这小儿就是种松老人转世。

 原来,种松的老者求法不成后,在河边遇到一个浣洗衣服的女子,老人便向她“借宿”,女孩不知何意,说“要问父母”,老人又说“你答应一声即可”,这女子就 稀里糊涂答应了。老人随即死于河边,魂魄投胎于这女子。几个月后,无故有孕的女子令其父母难堪,以为她败坏门风,將这无辜的母亲赶出了家门。女子生育后,携子流浪,乞讨为生,后来四祖遇到的这个孩子即是女子生的儿子。四祖观察到前因后果,求孩子的母亲允以出家,施剃度后,赐小孩子法名为弘忍,待其长成并付衣钵,是为五祖来历。五祖本是在西山受法,为了奉养母亲,他到东山建寺,那一年是西元654年。

 母亲为生养他备受非议,他为盡孝报恩为母建寺,成就了史上一段佳话。

 我认真地拜了拜。母亲给我们血肉之身,让我们开展一番活泼泼的生命,在这生命的道途之中,我们遇到了佛法,有幸开启回归法身的新路,我愿这新路也分享给母亲们,回报她们的恩德,让母子的情缘再扩展,成为道友的法缘,成为永不失散的莲花同修之缘。

 从主殿群落往后院走,是弘忍大师的真身殿。真身殿外面的结构是新建的,而内里却是古庙。一墙之隔,五祖弘忍的真身塔在墙内安立。我安静地礼拜,守庙的老和尚看得欢喜,对我说愿意开塔门让我进去拜。嗯,那一刻,我心里湧出熟悉的感觉:仿佛在江南拜谒观音道场,一路上有人指引。

 没有通行证,没有介绍信,没有熟人朋友引荐,只有这一颗挚诚的心。带着它上路,相应的人都能看得见。

——从哪里来啊?
——北京。
——那么远啊,是来拜佛的?
——是啊,专程拜佛。
这是一路上我经验最多的问答。
这份诚恳,让我和同修得到更多的指点。

真身殿外,是一个回廊。在此回廊的墙壁上,神秀慧能曾分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禅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的渐修,勤勉,精进;慧能的顿悟,直截,智慧,开了顿渐两个法门,让人有入手处,有落力点,有参照物。

旧时庭院早已毁坏,法师偈语也遍寻不见。如今在原址上重建的,是人们的想像和纪念。五祖寺自建庙以来,几经劫火,最兴盛时有殿堂六百余间,最衰落时只有十二个空屋矗立。

 站在这片兴废流转的土地上,我彷彿听见那岭南的樵夫落地有声的回答。

 他因听闻《金刚经》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开悟,千里迢迢来到黄梅五祖座下证法。弘忍当头喝问“从何处来,来为何事”,那樵夫慧能答道:“从岭南来,来此作佛”!

五祖遂笑,“岭南人无佛性”,不料慧能却说“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

一句话,彰显大器。
再看《六祖坛经》,更有言说:
东方人造恶,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恶,念佛求生何国?!
真如法性里一法不立,所有虚妄误执,统统粉碎。

五祖见他如此利根,恐人加害妒嫉,便发他去了米房舂米……“慧能舂米处”,一块崭新的木牌标识,竖立在砖木工地中。这些新迹,是为了纪念那个后来剑出于鞘,彪炳禅宗史的另类祖师。而古物不存,只能在心里默默温故。

 空无一人的大殿里,炎热的夏在屋外,清凉安隐的佛像在殿内端坐,我礼佛三拜,退守一边,突然闻得一阵幽香暗暗飘送。寻香而觅,看见经架下的栀子花,三朵,盛开,温润洁白。那经文是《金刚经》,另一部禅宗至为重要的经典,字字句句扫荡妄想。

我着实地被触动了一下子。
是什么人,这么静,这么有心,將这花儿供在经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