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因為身體不適,看了中醫開了藥方,卻不是很懂藥方功用是否適合他的體質,診脈後說虛不受補,脈象很亂,整個體內都是寒氣@@,吃幾包藥後,全身軟趴趴,頭痛頭暈狀況更加強烈,是正常排毒現象嗎?
有一種情況中醫古時候叫『瞑眩反應』,現代口語話叫『排病反應』。
有可能真的因為太虛了,藥補進去後會有頭暈身倦感,但也有些是真的把病治壞了,用『排病反應』、『瞑眩』等說詞來當遮羞布。
什麼是排病反應呢?就是吃了藥後,原本無病的,顯出疾病的症狀來;或者原本有病的,原有的疾病症狀加重或出現其它更多的症狀。
但仔細想想,真的是排病嗎?然道真的不是吃藥吃壞了?
不可否認,在古代醫籍中記載了大量的用藥反應及出現反應後疾病得以緩解的情況。但從客觀上分析,這些反應有輕重之分,有正常的祛病現象,也有服藥後出現的不良反應,所以不可一概而論。若通通都把一切服藥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都作為「排病反應」,那碰到真的是藥物中毒的時候,可是會出人命的。
中醫治病,是需辨證的,證有寒、熱、虛、實之不同,治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之異,各式各樣的治法,在臨床上都可能會出現相應的服藥後現象。像汗法,多數用於感冒,發發汗,病就好了;吐法是治療痰、飲、宿食、毒物,停留於胃脘,催吐之後,把相應的病邪排出體外;下法,利用藥物,讓體內的積滯、瘀血、痰飲,從大便排出。但經過嘔吐、腹瀉,小便多、出汗等情況之後,病情可以迅速緩解的狀況,那才是真正的好的排病反應!!
但有些服藥後,會胸中煩燥、有昏死一二個小時、有鼻出血、有滿口起泡者、有喉乾喉痛目赤者、咳嗽痰多日夜不輟、有周身面目浮腫、發現斑點,痛癢異常、有困倦數日、有周身反大痛大熱者…..這些種種的現象,都會被拿來說是排病反應。
所以,要分辨之!!像胸中煩燥、鼻血、口起泡、喉乾喉痛目赤者…周身反大痛大熱者,看起來很熱很上火,但病人反而不想喝冷水,飲食漸加者,周身暖和,舌質和面色均紅潤者,這才是真正的陽氣復來,只要再加少量滋陰之品,斂其所復次之陽,是好的排病反應!反之,請不要再盲目了,該停藥了。
當然,四大生命體徵(呼吸、血壓、脈搏、體溫)要正常,不可變動過大,且吃完藥,症狀出來後,原來的症狀減輕或消失者,那就是往好的方向走,不用害怕。
若真的不清楚,先停藥觀察,很快消失者是瞑眩反應,那就可以先半包開始吃吃看,再一包;若還是有,請完全停藥,再請您的醫師調整藥物。
P.S
周中醫師已茹素十幾年,且有其專屬的個人網頁與討論論壇,如有其他問題,亦可前去討論論壇中詢問。網址:http://chownet.com.tw
圖:http://www.lowdensitylifestyle.com/a-look-at-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art-2/
http://bestacuherb.com/index.php?p=1_26_What-is-Chinese-Herbal-Medicine
http://www.living-chinese-symbols.com/chinese-herbs.html
|